江孜炮台
西藏古迹。在西藏江孜县城的宗山上。清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藏族人民为抵抗入侵亚东、江孜的英国侵略军,据此抗击,炮台前崖筑有豪沟等防御工事。同年七月,被英侵略军炮火毁坏,今只有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藏古迹。在西藏江孜县城的宗山上。清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藏族人民为抵抗入侵亚东、江孜的英国侵略军,据此抗击,炮台前崖筑有豪沟等防御工事。同年七月,被英侵略军炮火毁坏,今只有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阿史那思摩”(1233页)。
古代东南越族一支。亦称瓯越。主要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一带。其来源主要有越国后裔说和土著说二种。以农业生产为主,擅长造船航海,有断发文身之俗。其名早见于周世,秦并天下后,其首领被废为君长,以其地为
西夏军事首领,党项羌族。崇宗时官居六路都统军,以善战闻名。永安元年(1098)正月,与监军妹勒都逋以畜牧为名,宿兵平夏(今宁夏固原西北)境,欲俟黄河冻解进攻宋朝,被宋将章楶策动内应,领兵突入其帐中执之
明代乌思藏地名。“领司奔”,为“仁蚌宗”之异译,即今西藏仁布。永乐十四年(1416),明中央政府于其地置※领司奔寨行都指挥使司。参见(2076页)。
见“碎叶城”(2351页)。
即“段实”(1694页)。【信苴宝】 即“段宝”(1694页)。
1177—1206西夏第六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仁宗李仁孝长子,母罗氏。17岁即帝位,改元天庆元年(1194),行附金和宋之策,受金册封为夏国主。三年(1196),不允其族弟越王李仁友子李安全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黄河东岸,邻接山西省。明置东胜卫千户所。清乾隆元年(1736)置协理通判。六年(1741)隶山西归绥道。二十五年(1760),改理事厅。1912年改县。
见“忽刺温”(1488页)。
元、明湖广土家族土司名。亦作“容美宣抚司”或“容美等处宣抚司”。元末以容美峒总管府改置(治今湖北鹤峰县)隶四川行省。史载,唐元和元年(806),田行皋因功授施、溱、溶、万招讨把截使,仍知4州事。宋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