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蛮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1),又徙巫蛮于江夏。建宁二年(169),举兵反汉,为州郡官兵所平。光和三年(180),复起事,与庐江黄穰连结,众至10余万,攻没4县,累年不散,后为庐江太守陆康所破。宋代称其为沔中蛮。其后裔与今土家族有渊源关系。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1),又徙巫蛮于江夏。建宁二年(169),举兵反汉,为州郡官兵所平。光和三年(180),复起事,与庐江黄穰连结,众至10余万,攻没4县,累年不散,后为庐江太守陆康所破。宋代称其为沔中蛮。其后裔与今土家族有渊源关系。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五代时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李思忠子。五代后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族弟。以忠厚称。仕后唐为银州防御使。明宗天成元年(926),与绥州刺史李彝敏共同讨定绥、银二州之乱。
云南耿马、孟定傣族土司衙门的高级属官。由土司任命其血亲担任。视资历威望和办事能力授予不同职位。职位最高者称“掌太爷”,代理土司掌理全区事务。其余根据血缘亲疏为分管财文及军事的大小太爷。享有很多特权,如
藏语音译。意“草产”。指旧时西藏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划给各户※差巴使用且承担一定支差义务的天然草场。面积大小不等。由政府派人会同当地头人勘察划分,并登记造册,规定各户相应的支差义务。在各户草场间立界石
明代蒙古地区驿站。洪武二年(1369),改元上都路置卫(治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卫内设8驿,东有凉亭、沈河、赛峰、黄崖4驿接大宁,西有桓州、威虏、明安、隰4驿接独石。后开平废,8驿亦为弃地。
?—1765清乾隆年间乌什起义首领。维吾尔族。乌什人。乌什起义首领赖和木图拉之父。初为乌什四品伯克。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子赖和木图拉因不堪乌什办事大臣素诚、阿奇木阿布都拉凌虐,组织暴动。因恐事
党项部族名。一作密威族。党项熟户。地在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境。本附属于宋朝。宋天禧四年(1020),党项拓跋部李德明所属部族首领腊儿率众劫掠该部,宋朝金明都监李士彬出兵击之,斩腊儿。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皇统二年(1142)置,称陕西西路,后改庆原路。治所在庆阳(今甘肃省庆阳县)。辖庆阳府,邠州、泾州2节镇州,环、宁、原3刺史州。全路有县18、镇23、城2、堡4、寨22、边将营8。共
①中国古代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官号。始见于高车(敕勒)和柔然。《资治通鉴·梁纪四》胡三省注:“俟斤,柔然大臣之号”。参与军政事务,或奉命出使他国,多为部落首领担任。奚族五部首领亦以此为号。后为突厥、回纥
我国满族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太祖努尔哈赤指令大臣额尔德尼和噶盖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的。字母的形体和数目与蒙古文字母大体相同。一直使用到17世纪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