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统治民族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因而形成了民族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即列宁所说:“民族压迫政策是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的遗产,地主、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支持这种政策,是为了维护其阶级特权,分化各民族的工人。”(《列宁全集》第24卷第269页)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大多数朝代汉族统治阶级和元朝的蒙古统治阶级、清朝的满族统治阶级对异民族都是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这种压迫政策表现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的岐视和强制同化,给被压迫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和伤害,往往激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和暴力斗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不仅对本国内的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对其它弱小国家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这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经常成为国与国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压迫制度被废除,民族之间的关系成为平等关系。

猜你喜欢

  • 不鲁欢

    见“孛鲁欢”(990页)。

  • 岩母部

    见“嵓母部”(2220页)。

  • 铁羊

    解放前新疆蒙古族封建主剥削牧民的一种形式。其制:贫苦牧民租借牧主或喇嘛庙一定量的牲畜,自后,不管牲畜是否有病死或意外损失,每年都要向牧主或喇嘛交付一定量的羔畜和畜产品。若原租牲畜死亡或丢失,则承租人必

  • 崦嵫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西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崦嵫山,在甘肃天水西境。古代常用来指日没的地方,《山海经·西山经》谓“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崦嵫之山”。泛指日所入之西方,故以此为馆

  • 都匀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代以前称都云,五代楚时置州,元置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安抚司。二十九年(1396)改为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永乐(1403—1424)时,改隶贵州。弘治七年(1494)置

  • 匐延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元年(656)左右以处木昆部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辖地位于今新疆额敏河流域。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 王乌塔

    见“王兀堂”(205页)。

  • 斯引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原居漠北,后与乞伏氏、出连氏、叱卢氏同出阴山南徙。晋代与乞伏氏相随,先后居于高平川(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苑川(治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等地。约东晋初,乞伏述延

  • 萧斡里剌

    西辽大臣。一说为穆斯林史家所记之额儿布思。契丹族。辽代末年,天祚帝时,为六院司大王。保大四年(1124),见辽大势已去,背天祚帝,随耶律大石西迁,至起儿漫(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克尔米涅),立大石为帝,建西

  • 侬人

    参见“布侬”(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