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
佛教称谓。梵文音,又作苾尼、煏尼、 比呼尼。藏语称阿尼、准玛。意为“乞士女”、“除女”。也称“沙门尼”,俗称“尼姑”,“尼”指女子出家后受具足戒者。出现较晚,据说阿难请求佛陀恩准,始有女人出家受戒之事。
佛教称谓。梵文音,又作苾尼、煏尼、 比呼尼。藏语称阿尼、准玛。意为“乞士女”、“除女”。也称“沙门尼”,俗称“尼姑”,“尼”指女子出家后受具足戒者。出现较晚,据说阿难请求佛陀恩准,始有女人出家受戒之事。
唐代云南大理古塔。亦称灵塔、灵骨塔、相传建于南诏王劝利晟时。故址在大理市(下关)北斜阳峰下宝林村后。此塔为纪念斩蟒英雄※段赤城(白族先民)而建。据《南诏野史》、《滇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称:南诏时,
?—394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字叔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慕容廆侄孙,慕容运孙。自前燕建熙十一年(370)慕容暐为前秦苻坚并灭后,迁徙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因家贫,常与妻卖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
北元大臣。蒙古族。元末,仕惠宗(顺帝),为御史中丞、左司员外郎、经历等职,后随顺帝北徙。洪武二十一年(1388)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移营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奉命留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寻
?—1736清朝将领。乌鲁特部人。蒙古族。※拜音达里子。初任参领,累迁江南京口将军。雍正(1723—1735)初,署江苏巡抚,入为兵部尚书,出为江宁将军,复入为正白旗汉军都统,署兵部尚书。六年(172
纳西族地区寺观壁画。原有10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处的明清寺观壁上。现存有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束河大觉宫和大研镇皈依堂等处。以大
1609—1648清初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初从征蒙古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因功封贝勒。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随贝勒代善征扎鲁特部,尽俘巴克等十四贝勒。天聪元年(162
清代台湾开发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清代在台湾“理番”方针的一大改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内山高山族地区长期采取隔离封锁政策。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桢鉴于日本侵略者对台湾的觊觎和不断入侵,向
1872—1908清朝皇帝。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满族,爱新觉罗氏。道光帝※旻宁孙,醇亲王奕譞次子。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死,无嗣,遂入继称帝,时年4岁,由慈禧太后训政
861—897唐代南诏第十二世王。又名法、法尧。乌蛮,蒙氏。祐世隆子。乾符四年(877),父卒,袭王位。遣陀西(南诏官名)段琷宝诣邕州节度使率谠处请修好。未几,攻掠西川。五年,改元贞明,后又改元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