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椎髻

椎髻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作椎结、高髻。其式将头部周围剪短,将中央长发挽为高髻,如锤如椎,置于头顶或脑后。古时百越民族多此发式。《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载:吴寿梦元年(前585),寿梦对鲁成公曰:“孤在蛮夷,徒以椎髻为俗”。《史记·陆贾传》载赵佗久居蛮夷中,改从越人装束,而“椎结箕踞”。《史记·西南夷列传》及《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皆称滇越、夜郎、邛都的居民,亦以“椎结”为俗。百越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及南方许多民族至今还保留有这种传统的发式。壮族先民“乌浒人”及唐宋时期岭南(今两广等地)俚僚、峒僚,皆以“椎结”为俗。明清时的壮族仍以“椎结”为俗,如清李调元《南粤笔记》载:“粤俗妇女尚高髻短裙。”乾隆《柳州府志》卷30载:象州诸邑多瑶僮,“男女椎髻跣足。”道光《龙胜厅志》亦载:“僮人头顶留发挽髻子,插银簪,带耳环,颈上戴项圈。”到民国期间,壮族男人大多数方改从汉族的唐装,剃光头,但妇女仍“椎结”或“披发”。其他少数民族保留此种发饰比壮族还多,广东连南瑶族男人至今还保留有“椎结”发饰。古代吐谷浑可汗亦结此发式。《魏书·吐谷浑传》载:“夸吕椎髻毦珠,以皂为帽,坐金狮子床”。

猜你喜欢

  • 八邻

    即“巴阿邻”(409页)。

  • 库克新玛木特

    见“玛木特”(951页)。

  • 都尔噶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阿奇木首领官。据说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库车一带,是指衙门下级官员、士兵或警察。

  • 保靖宣慰司

    湖广土家族土司。保靖原系唐溪州三亭县地。五代时,江西吉州庐陵蛮首领、溪州刺史彭仕愁次子彭师杲被楚王马希广任命为辰州刺史,自设保靖州(治今湖南保靖县)世守。宋代因之。元属葛蛮安抚司。朱元璋丙午年(136

  • 窦炽

    507—584西魏、北周、隋大臣。字光成。一说为鲜卑纥豆陵氏(后改为窦氏)。一说本为扶风平陵人。其10世祖窦统避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拓跋鲜卑南徙,因家于代(治今河北蔚县西南),赐姓纥豆陵氏。有谋

  • 纳延泰

    ?—1762清朝大臣。蒙古正蓝旗人。萨尔都克氏。雍正元年(1723)正月,由理藩院笔帖式授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额外侍郎、署太仆寺卿、内阁学士、参赞大臣。十年(1732),授理藩院侍郎、镶红旗蒙古

  • 老昆令公果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老昆令公果直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闸撒。是宫下尚有一闸撒名“僧隐令公果直”。

  • 沮渠茂虔

    即“沮渠牧犍”(1512页)。

  • 赫尔克提

    1634—172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一译海尔克特。原名穆罕默德·伊敏和卓木·库力·鄂里。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孜温区巴鄂奇村人。顺治七年(1650),入经学院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康熙三年(1664

  • 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

    ?—1749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厄尔德尼俄尔克他克他耐。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固始汗孙※衮布长子。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父死,受命袭多罗贝勒爵。五十五年(1716),青海诸台吉定盟,分领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