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椎髻

椎髻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作椎结、高髻。其式将头部周围剪短,将中央长发挽为高髻,如锤如椎,置于头顶或脑后。古时百越民族多此发式。《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载:吴寿梦元年(前585),寿梦对鲁成公曰:“孤在蛮夷,徒以椎髻为俗”。《史记·陆贾传》载赵佗久居蛮夷中,改从越人装束,而“椎结箕踞”。《史记·西南夷列传》及《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皆称滇越、夜郎、邛都的居民,亦以“椎结”为俗。百越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及南方许多民族至今还保留有这种传统的发式。壮族先民“乌浒人”及唐宋时期岭南(今两广等地)俚僚、峒僚,皆以“椎结”为俗。明清时的壮族仍以“椎结”为俗,如清李调元《南粤笔记》载:“粤俗妇女尚高髻短裙。”乾隆《柳州府志》卷30载:象州诸邑多瑶僮,“男女椎髻跣足。”道光《龙胜厅志》亦载:“僮人头顶留发挽髻子,插银簪,带耳环,颈上戴项圈。”到民国期间,壮族男人大多数方改从汉族的唐装,剃光头,但妇女仍“椎结”或“披发”。其他少数民族保留此种发饰比壮族还多,广东连南瑶族男人至今还保留有“椎结”发饰。古代吐谷浑可汗亦结此发式。《魏书·吐谷浑传》载:“夸吕椎髻毦珠,以皂为帽,坐金狮子床”。

猜你喜欢

  • 热西尼玛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二世”(643页)。

  • 撒勒只兀惕

    即“散只兀”(2169页)。

  • 楼宝

    北魏、西魏大臣。字道成。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先世居漠北,世为酋帅,以部名贺楼为氏(后改楼氏)。尚书楼大拔子。好读书。孝明帝元诩时,累官朔州刺史,安集流民,修葺残坏旧宅,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

  • 尔朱敞

    北周、隋朝官员。字乾罗。北秀容(今山西朔县西北)契胡(羯胡),尔朱氏。司徒、博陵王尔朱彦伯子,※尔朱荣族子。北魏普泰二年(532),父被诛,初,随母养于宫中。年12,出宫逃至长孙氏家。后诈为道士,变姓

  • 索卡尔瓦

    17世纪中期间隅地方部落首领。门巴族。被民众尊为“第巴”(王),辖众约3000户。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期间,曾派梅惹喇嘛洛卓嘉措回家乡门隅,加强对该地区政教统治,得到其有力支持。清

  • 火者他只丁

    ?—1524明代土鲁番将领。正德八年(1513),哈密忠顺王拜牙即弃城投奔土鲁番,满速儿速檀遣其据守哈密。十一年(1516),明廷遣满哈剌三、写亦虎仙令其退出哈密,他索重赏,始以城归。次年,闻其弟火者

  • 札哈坚普

    见“札合敢不”(434页)。

  • 马勃迈起义

    红河哈尼族、彝族反封建斗争。民国七年(1918)十月,勐丁土掌寨巴蕉河地区(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境)女“苗王”马勃迈率众千余人起义,反对土司压迫。金平、元阳、绿春等地苗、瑶、哈尼、彝各族人民

  • 莽布支

    藏语“mang po rje”之音译,意为“众人长者”、“众人之王”或“众人之尊者”。系对吐蕃地方领袖人物的尊称,后成为人名组成部分。在唐代吐蕃大臣中多见有此称谓,冠于名前,以示其尊。亦有专以此为名者

  • 邹牟

    即“朱蒙”(7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