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子甲
壮族古战服,护身甲胄。宋时流行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市)左、右江溪洞。侬人(今壮族先民)战士多服之。明清时称“毼”。制法:用两块半圆形桶状的兽皮,晒干后用绳子将前胸后背两块系合在一起,套于身上,长及胸腹,战时借以保护胸背,形似今之背心,坚韧如铁,可御枪矛。清檀萃撰《说蛮》:“(僮人)凡有攻掠,乃推渠长峒官,把酒赐绿熊练镼、锦雉毼”,即指此。
壮族古战服,护身甲胄。宋时流行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市)左、右江溪洞。侬人(今壮族先民)战士多服之。明清时称“毼”。制法:用两块半圆形桶状的兽皮,晒干后用绳子将前胸后背两块系合在一起,套于身上,长及胸腹,战时借以保护胸背,形似今之背心,坚韧如铁,可御枪矛。清檀萃撰《说蛮》:“(僮人)凡有攻掠,乃推渠长峒官,把酒赐绿熊练镼、锦雉毼”,即指此。
清代驻守北京的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俗称。共为24旗,原称24固山。顺治元年(1644),从征入关的八旗官兵,先后集中于都城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分旗镇守四方,据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相胜传统说
元朝大臣。哈刺鲁氏。奥鲁总管※铁迈赤孙,兵马尚书※虎都铁木禄侄。初隶土土哈部下,充哈刺赤。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世祖平定诸王乃颜之乱。二十六年,充博儿赤(司膳)。成宗大德四年(1300),任中书
见“姚兴”(1172页)。
见“咸同起义”(1617页)。
元明宗和世㻋妃。哈剌鲁氏。※阿儿思兰汗后裔,帖木迭儿之女。仁宗延祐三年(1316),周王和世㻋举兵失败,西行,过其地,纳为妃。七年(1320),生子妥懽贴睦尔(顺帝)。顺帝
即“冉瞻”(564页)。
参见“雪山党项”(2036页)。
又写作摆衣。旧时傣族的他称,清初始见,即百夷、伯夷、白衣的同音异写。见“百夷”(747页)。
1634—1672清代青海玉树十六代囊谦王。藏族。※尕玛拉德之子。顺治三年(1646),赴拉萨朝拜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和蒙古汗王固始汗,贡献方物。赐以“米旺仁庆南杰”称号,并颁锦缎文册,承认其对囊谦部
1728—1790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又作策凌乌巴什。绰罗斯氏。鄂木布岱青和硕齐曾孙阿喇布坦子,汗※车凌从子。乾隆十八年(1753),偕车凌内附,驻牧札克拜达里克,封札萨克多罗郡王。二十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