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桑耶寺

桑耶寺

寺庙名。又称桑鸢寺、桑伊寺,全称“吉祥红岩无边不变天成寺”。公元779年赞普赤松德赞建。地处拉萨东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原寺屡遭破坏,今寺基本上是七世达赖时重建。藏史载,此寺仿印度欧丹富多梨寺形制(一说仿那烂陀寺模式),由莲花生与汉地卜算者勘察选定寺址,严格按佛教意义建造。该寺主殿像征须弥山,大殿周围12座建筑物,象征四大洲及八小洲。外围墙像征世界外围铁墙。南北二庙象征日、月轮。大殿四角立四色塔,象征四大天王。神殿造型以及塔型各有千秋,高、低、大、小、或圆、或方、或方圆结合。层次有单层多层。彩色斑斓,红、绿、青、蓝、白搭配适当。殿堂之门,室内之梯,其多少大小均有定制。各殿之佛像亦与殿名相合。该寺所有建筑均与佛教经藏、律藏、论藏(三藏)相符。该寺主殿建造独具一格。殿有3层,下层西藏式、中层汉地形制,上层印度式(一说于阗式),3种式样合为一殿,为西藏独有,不仅对藏地后期寺院建筑影响深远,而且影响到内地,北京颐和园后山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建筑群以及承德之普宁寺,均系仿该寺建造。寺内佛像千姿百态,壁画多而古朴。“桑耶寺图”、“译经图”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该寺有译场、修道殿及藏经楼,为西藏、汉地、于阗、印度、泥婆罗(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僧人云集及修行、译经之所。桑耶寺铜钟及钟铭、桑耶寺碑及碑文,均为研究吐蕃宗教史极为珍贵的史料和物证。

猜你喜欢

  • 炒花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蒙文史籍称舒哈克卓哩克图鸿台吉,汉籍亦译作粆花、炒哈、抄花,或称洪巴图鲁、叶赫巴图鲁、爪儿图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六子※阿尔楚博罗特孙,※虎喇哈赤第五子。嘉靖(1522—

  • 游牧喇嘛

    清代内、外蒙古地区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内、外蒙古地区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游牧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内外蒙古佛教事务由清理藩院和驻库伦办事大臣协同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内

  • 都老制

    壮族传统社会组织。“都老”亦称“布老”、“布求”。壮语音译,意为“寨老”、“乡老”。在多数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无定额,每个村寨少者1人,多者3—5人。广西上思县三科村等地,都老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平时与

  • 阿克塔拉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今新疆疏附县布拉提村西5公里处,葱岭东麓群山环抱的山前地带。1972年发掘。包括阿克塔拉、温克洛克、库鲁克塔拉、德沃勒克四处。石器形体较大,大多为磨制石镰、石刀、制作精致。其中尤以无孔半月形最具特

  • 壮侗语族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

  • 韩五

    1907—1942又名王潘五。内蒙古土默特旗人。蒙古族。出生贫苦农民家庭。2岁母去世,7岁拾粪,乞讨。10岁作佣工放牛。16岁离家,后在傅作义部队当兵。1932年,率一排士兵脱离队伍,打富济贫,旋被击

  • 大宁路

    元地方政区名。至元七年(1270)改北京路置。辖境约东至大凌河,南达辽东湾,西抵长城喜峰口,北以今赤峰和阜新市一线为界。治所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城。领录事司1,县7:大定、龙山、富庶、和众、金

  • 阿勒楚喀

    地名。位于吉林省北部,即今阿城县。以水得名,即《金史》按出虎水(一译阿禄祖,俗名阿什河)。清雍正二年(1724),设协领,驻防于金上京会宁府故城。城周2里,南北2门。七年,改建新城。城周3里。乾隆九年

  • 火阿真伯姬

    见“火臣别吉”(394页)。

  • 朝鲜语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因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不少学者主张将其归入阿尔泰语系。国内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吉林其它地区及黑龙江、辽宁等地也有分布,使用人口近200万(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