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日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红铜山”。又称桑隆、丧惹、沙格里,桑里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桑日宗。1960年,改桑日县。经济以农为主,重要集镇有雪巴。明朝初年,属帕木竹巴政权辖下沃卡宗。第悉罗桑土多布于康熙十三年(1674)退位后,领有该地,故又称“桑日第悉”。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家族庄园所在地,达赖之父索诺木达尔扎,因干预政务,清朝禁其居拉萨,遂久居桑日,于桑康玛村附近建桑珠颇宫,作为达赖行辕。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红铜山”。又称桑隆、丧惹、沙格里,桑里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桑日宗。1960年,改桑日县。经济以农为主,重要集镇有雪巴。明朝初年,属帕木竹巴政权辖下沃卡宗。第悉罗桑土多布于康熙十三年(1674)退位后,领有该地,故又称“桑日第悉”。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家族庄园所在地,达赖之父索诺木达尔扎,因干预政务,清朝禁其居拉萨,遂久居桑日,于桑康玛村附近建桑珠颇宫,作为达赖行辕。
见“阗池”(2386页)。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
书名。清康熙至咸丰年间,该书屡经重修,版本甚多:①康熙二十三年(1684)奉天府尹董秉忠(今辽宁辽阳人)等奉敕撰,32卷,图9幅,刻本6册;另有康熙五十年(1711)廖腾煃等的续修本,仅增“杂志”一目
见“外七鄂托克喀尔喀” (577页)。
见“阿洛斯”(1214页)。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墓志。又作“西孤山墓志”。为一合。志盖正面刻花草图案,无字,背面刻汉文12行,230字;志文刻契丹大字18行,540字。两种文字不对译,契丹字意尚不晓,汉文叙墓主人身世。死于辽道宗大
即“勃极烈”(1584页)。
明朝制定的明蒙互市法规。隆庆五年(1571),明朝与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先后在宣府、大同至甘肃边塞开设十余处马市。为确保互市的顺利进行,明朝特制订此法规,令边臣执行。规定
宕昌羌国王。又作弥忽、梁瑾忽、瑾忽、梁瑾慈。开国主※梁懃之孙。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遣子梁弥黄奉表献方物,求内附。魏太武帝遣使封其为宕昌王,封弥黄为甘松侯。自足,世修职贡,卒,孙虎子(一作彪子)
1377—1447中亚帖木儿汗国苏丹。先世蒙古巴鲁剌思部贵族。异密※帖木儿第四子。1397年,受命驻守呼罗珊(指波斯东部阿姆河以南地区),居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1405年父死后,与兄米兰沙分领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