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日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红铜山”。又称桑隆、丧惹、沙格里,桑里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桑日宗。1960年,改桑日县。经济以农为主,重要集镇有雪巴。明朝初年,属帕木竹巴政权辖下沃卡宗。第悉罗桑土多布于康熙十三年(1674)退位后,领有该地,故又称“桑日第悉”。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家族庄园所在地,达赖之父索诺木达尔扎,因干预政务,清朝禁其居拉萨,遂久居桑日,于桑康玛村附近建桑珠颇宫,作为达赖行辕。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红铜山”。又称桑隆、丧惹、沙格里,桑里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桑日宗。1960年,改桑日县。经济以农为主,重要集镇有雪巴。明朝初年,属帕木竹巴政权辖下沃卡宗。第悉罗桑土多布于康熙十三年(1674)退位后,领有该地,故又称“桑日第悉”。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家族庄园所在地,达赖之父索诺木达尔扎,因干预政务,清朝禁其居拉萨,遂久居桑日,于桑康玛村附近建桑珠颇宫,作为达赖行辕。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乙斯勃”。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乙习本为※五院部下之一石烈,居北方※乌古之地,《辽史·营卫志》:“乙习
藏语音译,意“支差者住房”。旧时西藏※三大领主连同※差地一起分予※差巴居住的房屋。差巴对该房屋只有使用权。
?—619隋时高昌王。祖籍金城榆中(今兰州榆中县)。一说为高昌王※麹坚子,隋开皇十年(590)后,嗣高昌王。一说为※麹嘉六世孙,继麹乾固之后,于隋仁寿元年(601)即位,次年改元延和。其父正室为突厥可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富色克摩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治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宛里城。万历四十年(1612),还曾来朝进贡。
502—569西魏、北周官员。字永宾。鲜卑段氏,先世辽西(一说辽东)石城人。晋幽州刺史※段匹䃅之后。曾祖段愄为北魏黄龙镇将,遂迁至高陆河阳(今陕西高陵县)。魏正光(520—525)末,六
?—1163西辽国主。1151—1163年在位。契丹族。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子。大石卒于康国十年(1143),时年幼,由母感天皇后称制主国事。咸清七年(1150),母卒后即位,翌年,改元“绍兴”。在位
即※“差巴”(支差者)的一部分。旧时四川甘孜藏区雅江地带农奴阶级中的一个等级。从领主处领种一定数量的土地。按规定每年要向地方政府交地粮和支应各种差役,一般还要向土百户支应劳役及各种摊派。繁重的差役使得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代名经师蓝子羲撰。7卷。成书于清咸丰二年(1852)。作者字煦甫,湖南长沙人。官至湖北武昌府尹。精儒家经典及伊斯兰教典籍。此书以《周易》、《中庸》、宋明理学、阴阳五行说,解释
清政府为调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内讧举行的一次会盟。康熙元年(1662),札萨克图汗旺舒克被同部台吉额璘沁袭杀后,属众溃散,多往依土谢图汗部。二十三年(1684),札萨克图汗成衮屡索取不
金大臣。本名谋良虎。其先居海罗伊河(今黑龙江汤原县境伏尔基河),后徙居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女真族。乌林答氏。金世宗昭德皇后(即明德皇后)兄。天眷(1138—1140)初,充护卫,以捕完颜宗磐、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