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桂海虞衡志

桂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宋范成大(1126—1193)撰。字致能,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原书3卷,今存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2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该书系淳熙二年(1175)作者由广南入蜀途中回忆见闻而作。时适大理国与邕州间贸易发达之际,自序谓凡所登临之处与风物土宜,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所记分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等13篇,少数民族历史、风俗等亦有涉猎。每篇各有小序,志其土之所有。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引有大理及左、右两江诸部族事迹,即收进《志蛮》篇之文。《永乐大典》所收亦多于当今通行本。有明刻本、《百川学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86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胡起望、覃光广《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内容更全。是研究宋代广南地区(包括今广西及海南岛)壮、瑶、黎等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和习俗的珍贵著作。

猜你喜欢

  • 金贤

    1458—1528明代官员、经学家。字士希,号东园。回族。先世默伽(今沙特阿拉伯麦加)人。东来后,占籍永平(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明初高祖金洵徙居江苏江宁(今南京),遂定居。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

  • 孜洛布扎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

  • 八剌忽怯谷

    即“巴儿忽真隘”(416页)。

  • 徙多河

    西域古河名。见《大唐西域记》、《新唐书·西域传》。佛经中有私陀、私多、私他、斯陀、死多等梵文译名。清《西域图志》作叶尔羌谔斯腾。《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叶尔羌河。源出葱岭(帕米尔高原)。即今叶尔羌河及

  • 朵甘卫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辖地范围仍旧,即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设都指挥使2员、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员,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员,正三品。因地处边疆少数民

  • 旗屯

    军屯方式之一。清代八旗官兵于边疆开垦地亩之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反击罗刹入侵的凯旋官兵,移驻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黑龙江(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等地。前城令索伦、达斡尔官兵,后城令原

  • 慕瞆

    见“慕璝”(2434页)。

  • 贤宁

    见“耶律贤”(1302页)。

  • 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布桑巴尔丹”(1423页)。

  • 卡珞

    藏语音译,意为“近处的珞巴”。※丁珞的对称。旧时藏族对接近藏区的珞巴族地区及其人民的俗称。与藏族直接交往,受藏族文化影响较深。如墨脱县的※米新巴、※米古巴,米林县南边的※博嘎尔、※德根,隆子县内的※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