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族自称,一般释为“四十个姑娘”;另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或谓为“草原人”等。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其他各县和黑龙江省富裕县等。人口141549人(1990)。绝大部分居民使用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居南疆者通晓维吾尔语,居北疆者通晓哈萨克语,居黑龙江富裕县者通用汉语、蒙古语。其先民,汉时称“鬲昆”、“坚昆”;魏晋称“纥骨”、“契骨”;隋唐称“黠戛斯”;宋称“辖戛斯”;元明称“乞儿吉思”、“吉利吉思”;清称“布鲁特”。原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唐时受突厥统治。唐贞观二十二年(648),黠戛斯首领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亲至唐要求归属,唐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景龙四年(710),被东突厥征服。天宝三年(744),又属回纥汗国统治。开成五年(840),灭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拥众数十万,胜兵8万。疆域东至骨利干,南邻吐蕃,西连葛逻禄,曾占领安西北庭。和唐朝关系甚密,贡使不绝。13世纪,吉利吉思居住在阿浦水(今阿巴坎河)与玉须水(今乌鲁克木河)之间,受元朝统治。在叶尼塞河上游曾设万户府。至元七年(1270),元朝派刘好礼任吉利吉思、谦州等五部断事官,采取措施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明代,乞儿吉思一度臣服于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属部阿勒坦汗,后隶属于准噶尔。16至18世纪,沙俄侵占叶尼塞河上游乞儿吉思的大片土地,遭到其强烈反抗。后一部分被准噶尔强迁往西部天山伊塞克湖等地区。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助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之乱,分布于天山南北的东西布鲁特先后要求归附,少部分随准噶尔军被俘东迁至黑龙江一带。19世纪以来,积极参加反对英、俄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巡守边防,为捍卫祖国西北边疆作出贡献。1944—1949年,曾积极参加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和南疆的蒲犁革命。解放前,盛行游牧宗法封建制,部落组织和氏族观念浓厚,具有血缘关系的游牧群“阿寅勒”为部落基本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多信仰伊斯兰教,居富裕县者信奉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兼营农业,饲养管理和耕作方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解放后,进行了社会改革,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文化遗产丰富,能歌善舞,在人民中流传着各种形式的诗歌、音乐、传说、故事、童话、寓言、谜语和造型艺术。著名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一部规模宏伟的历史长卷,也是一部具有相当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口头文学。

猜你喜欢

  • 瓦剌

    明代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由蒙元时期斡亦剌后裔及吸收其他部落发展而成。初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一带。北邻乞儿吉思,西南连别失八里、哈密,东接鞑靼。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

  • 革兰台

    ?—1548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长孙。嘉靖九年(1530),祖花当卒,父革列孛罗早死,叔把儿孙谋夺嫡袭职未遂,亦死,于翌年袭祖职都督。时人称

  • 辽金元艺文志

    书名。清黄虞稷、倪灿、钱大昕等撰。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有关辽、金、元三朝的图书目录汇辑。内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的辽、金、元部分,厉鹗《辽史拾遗》中的补经籍志,杨复吉《辽史拾遗补》中的补经籍志,

  • 珠舍里部

    见“朱舍里部”(793页)。

  • 希吉来历

    亦称伊斯兰教历。中国旧称回历或回回历。参见“回回历”(781页)。

  • 赤峰学生救国团

    1919年北京发生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塞外,赤峰蒙汉各族学生纷起响应。市内国民高等学校和9所县立小学全体师生组织学生救国团,声援五四运动,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求废除二十一条,

  • 祖皆利

    见“旦利皆部”(551页)。

  • 天辅皇帝

    见“耶律隆绪”(1320页)。

  • 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二世

    1764—1836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归化城土默特旗人。蒙古族。幼名热西尼玛。孟克章格亚第三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一世圆寂,经班禅指名寻访,由章

  • 盘裹

    契丹官吏便服名。据《辽史·仪卫志》:“臣僚便衣,谓之‘盘裹’。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贵者披貂裘,以紫黑色为贵,青次之。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貂毛、羊、鼠、沙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