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尔克孜文

柯尔克孜文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族共同使用的书面语察哈台文。但这种书面语不能确切表达柯尔克孜语的语音特点,后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柯尔克孜语的特点作了修改和补充,我国柯尔克孜族在30年代使用的就是这套字母。它共有25个字母和一个表示前元音的符号。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柯尔克孜族的语言文字问题。于1954年7月建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后,立即成立了语文研究会,通过反复研究,讨论通过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尔克孜文字方案。这套方案共30个字母,其中22个辅音字母,8个元音字母。用它出版过报纸、教材,翻译过一些图书。从60年代起,由于受到“左”的思潮影响,柯尔克孜文曾停止使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柯尔克孜文得以恢复使用。198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了《柯尔克孜文正字法》,对原方案的字母表顺序和少量字形作了调整,在使用中于1988年又进行过一次修改。与此同时,出版了《柯尔克孜文正字法词典》。目前柯尔克孜文的使用走上了健康的道路。新疆各地柯尔克孜族中小学都用柯尔克孜文教材授课。柯尔克孜文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扫除文盲、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拓跋猗㐌

    ?—30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长子。史称其“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只能乘大牛车。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奉命统领中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北。七年(2

  • 耶律学古

    ?—980辽代中期学者。字乙辛隐。契丹族。皇族仲父房之后,于越※耶律洼之庶孙。史载其颖悟好学,专攻翻译,善诵诗,惜译作、诗作今皆不传。辽景宗朝入仕,保宁年间,补御盏郎君。乾亨元年(979),宋兵围南京

  • 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西周至战国为燕国都城。秦置县,至汉,为广阳郡(或国)治所。晋至北朝历为幽州、燕国、燕郡治所。鲜卑慕容氏建前燕后,即定下“先取蓟城,次指邺都”的战略目标。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

  • 耶律敌鲁

    辽代中期名医。字撒不惋。契丹族。为皇族五院部之后。辽圣宗时人。精于医,史称其:“察形色能知病原。虽不诊候,有十全功。”(《辽史》卷108)枢密使耶律斜轸妻患沉痾,易数医不能治,请往视之,诊心积热,不施

  • 《十二国》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史书。汉文原书已不存。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面7行,行15字,版口有书名和汉文页码。页面一种为25×19厘米,一种为25.5×16.5厘米。计106面,为卷一、卷二的各一部分。内

  • 十五善射处

    清代衙署名。清制:满洲八旗各选善射者15名组成一个御用的特技组织,称“十五善射”。旧例,多从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侍卫官员中挑选,兵丁难于入选。乾隆三十九年(1774),改从八旗兵丁、※拜唐阿、※闲散宗

  • 天可汗

    唐代北方诸族对唐天子之尊称。始自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铁勒诸姓谒太宗于灵州,请置汉官。九月,诸部首领共上天可汗尊号。时北方诸族皆敬天,称天曰“腾格里”;其首领称“可汗”,故上

  • 忽必

    ①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分子”。又写作“份子”。引伸指分封的领地,包括分民和分地两部分,即一定数量的游牧民户和足资其生活的牧地、猎场。1206年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将蒙古牧民作为“份子”分给

  • 阿都部

    部分彝族的自称。为落兰部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金阳、昭觉、美姑、西昌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 哈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哈瞻卫。嘉靖(1522—1566)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