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柔然

柔然

古族名。源于东胡。也有“匈奴之裔”、“匈奴别种”、“塞外杂胡”等说。始祖木骨闾为3世纪后半期人,初为鲜卑拓跋部的奴隶,至拓跋猗卢(?—316)时,逃离拓跋氏,与逃亡者百余人依附纥突邻部。子车鹿会开始拥有部众,以郁久闾为姓氏,自称柔然,北魏太武帝贬称之为“蠕蠕”,《晋书》称为“蝚蠕”,南朝称其为“芮芮”,齐、周、隋等史书称为“茹茹”。初依附于北魏,岁贡马畜貂皮等,冬牧于漠南,夏居漠北。自车鹿会后,又历吐奴傀、跋提、地粟袁3代,势力渐盛。拓跋珪南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后,该部进驻阴山一带。地粟袁死,部落分为2,长子匹候跋继父业居东边;次子缊纥提别居西边,背离北魏投附铁弗匈奴部首领刘卫辰。北魏登国间(386—396),遭到北魏攻击,部众半数被俘,2人先后被迫归降北魏。登国九年(394),缊纥提子社仑等率部众弃父西走,投匹候跋。不久,杀匹候跋,弃漠南,远徙漠北,征服敕勒(高车)诸部,组成联盟,于北魏天兴五年(402)建柔然汗国。后事详“柔然汗国”。该族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处于奴隶制阶段,信仰萨满教。语言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初无文字,刻木记事,后学习中原文化,渐营农业、手工业,传入佛教,建立军政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北齐天保六年(555)柔然汗国灭亡后,该族部分并入西魏和突厥,沦为奴隶;部分投契丹;部分逃入内地,融入汉族中;余众辗转西迁,一说欧洲史籍所记载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阿瓦尔(Avars)人即西迁的余众。参见“柔然汗国”(1781页)。(图表见下页)

柔然世系

猜你喜欢

  • 屈真川

    见“贺真城”(1778页)。

  • 兀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150人来朝,置卫,与塔速儿河等7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八年(1410)十二月所设兀列河卫及正统后所设兀力

  • 新城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西北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治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市境)。辖域东西420里,南北170里。东界榆树厅,西接郭尔罗斯旗,南邻长岭县,北及黑龙江肇州厅。汉、晋为扶余族地。隋、唐

  • 碾伯南川

    古地名,在今青海乐都县南。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应前往贡马之西宁番僧三剌之请,为其在该地建佛刹,赐名曰“瞿昙寺”,并题写寺额,至今犹存,仍挂在大殿内。

  • 北庭都护府

    官署名。唐六都护府之一。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为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分安西都护府置。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统辖天山以北诸游牧部落。为唐西域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听命于唐朝政府,接受统一领

  • 青唐寺

    佛教寺院名。约建于公元10—11世纪之交。在今青海西宁市城西,因依青唐水建寺,故名。宋天圣十年(1032),唃厮啰在青唐建立政权,崇尚佛教,大力扶助寺僧弘扬佛法,使之成为河湟吐蕃的宗教、文化中心。其后

  • 且渠

    匈奴官名。又译且居。冒顿单于(前209—174年在位)时始置,为中下级带兵官,隶属匈奴二十四个“万骑长”。地位不固定,依部众多寡确定权力大小及次第高下。匈奴沮渠姓即源于此官名。晋代,则有左沮渠、右沮渠

  • 蒙古腰带

    见“不薛”(269页)。

  • 莫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方村、阳凤、地莪、播尧、茂兰等乡。操这种语言的约1万余人。其人多姓莫,故称莫家。莫家人一般都会说布依语,并唱布依族民歌。不同地区

  • 榆林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16个洞窟中有47条题记,139行,840余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写。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长篇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有年款者3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烧香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