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柔然

柔然

古族名。源于东胡。也有“匈奴之裔”、“匈奴别种”、“塞外杂胡”等说。始祖木骨闾为3世纪后半期人,初为鲜卑拓跋部的奴隶,至拓跋猗卢(?—316)时,逃离拓跋氏,与逃亡者百余人依附纥突邻部。子车鹿会开始拥有部众,以郁久闾为姓氏,自称柔然,北魏太武帝贬称之为“蠕蠕”,《晋书》称为“蝚蠕”,南朝称其为“芮芮”,齐、周、隋等史书称为“茹茹”。初依附于北魏,岁贡马畜貂皮等,冬牧于漠南,夏居漠北。自车鹿会后,又历吐奴傀、跋提、地粟袁3代,势力渐盛。拓跋珪南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后,该部进驻阴山一带。地粟袁死,部落分为2,长子匹候跋继父业居东边;次子缊纥提别居西边,背离北魏投附铁弗匈奴部首领刘卫辰。北魏登国间(386—396),遭到北魏攻击,部众半数被俘,2人先后被迫归降北魏。登国九年(394),缊纥提子社仑等率部众弃父西走,投匹候跋。不久,杀匹候跋,弃漠南,远徙漠北,征服敕勒(高车)诸部,组成联盟,于北魏天兴五年(402)建柔然汗国。后事详“柔然汗国”。该族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处于奴隶制阶段,信仰萨满教。语言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初无文字,刻木记事,后学习中原文化,渐营农业、手工业,传入佛教,建立军政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北齐天保六年(555)柔然汗国灭亡后,该族部分并入西魏和突厥,沦为奴隶;部分投契丹;部分逃入内地,融入汉族中;余众辗转西迁,一说欧洲史籍所记载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阿瓦尔(Avars)人即西迁的余众。参见“柔然汗国”(1781页)。(图表见下页)

柔然世系

猜你喜欢

  • 和什克

    ?—1781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一译霍什克、瑚什奇。和田人。阿锡木六世孙。初隶准噶尔部,为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遣布拉呢敦回南疆招抚旧属,他拒不纳。清军至

  • 五岭

    对粤、桂、湘、赣、闽等省边界的越城、萌渚、骑田、大庚、都庞(一说揭阳)五岭统称。秦并六国后,为统一岭南越地,进一步扩大其统治范围,令尉屠睢率军50万戍五岭之地,据《淮南子·人间训》:“一军塞镡城之岭,

  • 高多佛

    渤海王国属部首领。唐元和四年(日本大同四年,809),随和部少卿高南容赴日告丧并聘问。翌年(日本弘仁元年)四月,事毕返归,途中于五月独脱身留越前国,被日方安置越中国给食,并派史生羽栗马良与司语生等从其

  • 雪勒空

    见“雪列空”(2036页)。

  • 天峰山

    山名。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蒙古语称“腾格日乌拉”。属大兴安岭余脉,故称小兴安岭。其山又分东西两部分,隔河相望。东山海拔1150米,东西走向,方圆约10公里,天然形成一个隘口。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西

  • 耶律古乃

    1234—1269蒙古国将领。契丹族。为辽王※耶律留哥曾孙,收国奴(石剌)子。蒙哥汗九年(1259),父卒,诏允嗣职,为广宁路总管军民万户。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领兵征河西。三年(1262),江

  • 建熙

    前燕幽帝慕容暐年号。360—370年,凡11年。

  • 段疋磾

    即“段匹磾”(1695页)。

  • 伯答沙

    ?—1332元朝大臣。又译伯达沙。蒙古察哈札剌儿氏。也可札鲁花赤(大断事官)※忙哥撒儿孙,帖木儿不花子。幼入宿卫,为博尔赤(司膳)。历事成宗、武宗。由光禄少卿晋同知宣徽院事、宣徽院使,遥授左丞相。仁宗

  • 诸抹

    辽、金时的各牧场。汉语“诸”与契丹语“抹”的复合词。“抹”意为“无蚊蚋、水草丰美之地。”金天德(1149—1153)间,因辽诸抹旧名,置迪河斡朵、斡里保(保亦作本)、蒲速斡、燕恩、兀者5群牧所,各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