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位于新疆吐鲁番东25公里,傍火焰山。已编号洞窟57个,其中保留壁画约40余窟。壁画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建筑形式多样的一处石窟群。现存较早洞窟约是6世纪麹氏高昌时期遗存,后历经唐、五代、宋、元各代,直到13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佛教重地,是回鹘文化艺术宝库。15世纪以来,因宗教原因逐渐废弃。本世纪初遭帝国主义探险家洗劫,勒柯克从这里割剥的壁画,可放满柏林博物馆一个展室。斯坦因1907年一次从此挖取壁画400余箱。近年在清理塌塔洞窟和积存垃圾中发现上千件文书。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卖桐花

    解放前湘西和贵州铜仁、松桃一带民族地区高利贷者对当地桐民的一种剥削方式。高利贷者在每年桐树花开季节,贷给桐农现金或实物,事先把本息合并计算,按低价折合桐子若干斤,秋后收桐子归还。若折合桐油计算,称“卖

  • 典客

    官名。战国时称主客,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主司外宾及少数民族事务。汉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以后称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隋唐时设有典客署,属鸿胪寺。

  • 中华苏维埃博巴政府

    1936年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炉霍、乾宁、道孚、甘孜等县时,先成立县、区、乡三级博巴(藏语音译,意“藏人”)政府后,于当年6月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管辖数县的藏族民主政权。设于甘

  • 都里镇

    古地名。故址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西南老铁山东。是唐与渤海水路来往必经之地。

  • 高松

    ①即“高模翰”(1917页)。 ②金朝官员。一名檀朵,渤海族遗裔。先世在渤海国亡后被辽迁居澄州析木县(治今辽宁海城县)。年19岁从军为蒲辇(五十夫长)。以善战,被金将完颜宗弼召置左右。从破汴京(今河南

  • 依力格衣

    狍皮衣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旧时鄂伦春人夏季打猎时穿的一种去毛的狍皮短衣。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怕水,遇水易变形,有时早出上山打猎被露水弄湿,即脱下晒在马背上,回家时再穿上。

  • 内齐托音一世传

    书名。木刻本,蒙古文,经装共92叶。据内齐一世弟子的备忘录、笔记及访问当时王公,僧侣所得资料撰写,成书于清乾隆四年(1739)。额尔德尼毕力衮达赖。记叙内齐托音一世生平事略、主要的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

  •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

  • 哈丹特穆尔

    见“伯颜帖木儿”(1093页)。

  • 拾瓦戛缩

    又称“拾瓦拢”。景颇语音译,意为“公共的劳动”。当地汉话称“官工”。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群众为山官所服的一种无偿劳动。每个山官都有一定范围的辖区,规定在其辖区内的农户每年在撒谷、栽秧和收割等农忙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