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果洛克族

果洛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又称果洛、俄洛、郭罗克等。拉加寺以西积石山一带藏族部落专称。为古代西羌、吐蕃、蒙古等各族在长期相处中融合而成。初俱居住于大、小金川上游及三都昆仑河一带。清中叶后,因惧官军征讨,始移驻青海玛沁雪山及巴颜喀拉山之间。有上、中、下之分。辖5大族:阿郡日模族、阿郡工模族、娃西色多族、康尔干族、康色尔族;24小族(一说大小部落有200多个):可可马族、汪干得巴族、讫谦多巴族、乃马族、阿十旦族、仁庆现族、舍苛马族、打朵族、保吾族、戳尼牙哈族、完达族、节冷族、喀囊族、得浪族、巴札族、宗可得马族、宗可麦马族、则娃族、乾葱族、刚车族、昆洒族、娃当族、喀昂族、石大五麦仓族等。有总千户1人,千户3人,辖5万余户,20余万众。有女首领1员,驻黄河南岸昆干等地。多事畜牧业,兼营农业。信奉喇嘛教红、黄二教派。通用藏语安多方言。由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组成。习尚与其他地区藏族大同小异,不论男女老幼,一般都有一串念珠。男性发辫有“留海”。男女恋爱比较自由,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也有兄弟同娶一妻的。俗重礼节,热情好客。大都居住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的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县。

猜你喜欢

  • 北魏敬宗

    见“元子攸”(235页)。

  • 玉孜伯克

    见“玉资伯克”(477页)。

  • 诺门汗

    清代对喇嘛教高级僧人的一种封号。“法王”之意。地位低于呼图克图。凡受此号者,皆由清政府给予敕印,并得实行转世。

  • 尉厥里

    见“乌古部”(332页)。

  • 砍木契

    苗族契约。又称砍木缺。苗民典卖产业时,无文字契约。甲乙当事者请中人为证,取木用刀砍之成缺。中人授之甲或乙为契。缺之多寡,视典卖价之多寡而殊。由卖方砍木授于买方,以1缺为10,若用百金则砍10缺。

  • 木萨

    见“茂萨”(1331页)。

  • 穆特菲勒

    ?—1943※“甘南事变”领导人之一。又名马穆哥,人称“眼窝司令”。甘肃东乡(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十七、八岁时被马家军抓去当兵逃归。1943年初,在抗日救国革命斗争的影响下,组织宁定(今

  • 恩古包尔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作“恩古包”。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一组合神,包括阿鲁狄达力(雷神)、毛鲁开依达力(旋风神)、根球鲁阿狄尔(风神)。传说若触犯此3神,会得不同的病:凡

  • 不落夫家

    壮、布依、侗、水、仫佬、毛难、黎、彝、苗、哈尼等族传统婚俗。亦名坐家。男女青年结婚时(再婚除外),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女方派新娘之姐妹、从姐妹、表姐妹等十至数十人为伴娘,举行婚礼后,在男方家中

  • 阿勒坦·托卜赤

    见《蒙古黄金史纲》(2343页)、《蒙古黄金史》(2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