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遗训
书名。藏文名《嘎钦嘎桂玛》,相传为伏藏(即埋藏于地下之书),后为掘藏者发现。撰者不详。从书末记载中提到止贡巴、热振巴等教派传人看,推知大体成书于12世纪。原书以手抄本传世。全书275页。北京民族宫有楷书精抄本及复印本。主要以松赞干布遗训形成,向吐蕃大臣、王妃等讲述藏族形成及松赞干布以前吐蕃政教史,书内记吐蕃早期历史较详,并保存不少传说性史料,对松赞干布逝世前后情况之介绍多于一般史书,有一定参考价值。
书名。藏文名《嘎钦嘎桂玛》,相传为伏藏(即埋藏于地下之书),后为掘藏者发现。撰者不详。从书末记载中提到止贡巴、热振巴等教派传人看,推知大体成书于12世纪。原书以手抄本传世。全书275页。北京民族宫有楷书精抄本及复印本。主要以松赞干布遗训形成,向吐蕃大臣、王妃等讲述藏族形成及松赞干布以前吐蕃政教史,书内记吐蕃早期历史较详,并保存不少传说性史料,对松赞干布逝世前后情况之介绍多于一般史书,有一定参考价值。
满族先民称其首领为“牛录额真”(后改称“牛录章京”)。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翌年即以“牛录额真之爵”赏给被征服者洛科等人。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其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昂邦
贵州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包括黔西、大方等黔西北地区)彝族安氏土官宣慰司衙门的官制。据《水西土官制度略》载,九纵指自上而下的九等官,即更苴、穆魁、魁、补木、器脉、
见“阿哲濮”(1215页)。
?—1425明哈密忠义王。蒙古贵族。忠顺王※脱脱从弟。永乐八年(1410),脱脱卒后,于次年受明封忠义王,赐印诰、玉带,受命世守哈密。十年,遣陪臣阿都儿火者贡马“谢恩”,请于哈密置僧纲司,以僧速都剌失
部分台湾高山族的称谓。清代亦称“平埔番”。主要散布在台湾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浅山。因其大多居于较为平坦的地区,故名。过去有人将其分为若干支:凯达加兰人,分布在基隆、淡水及台北附近;噶玛兰人,分布在今宜
即《道宗皇帝哀册》(2300页)。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恰巴赤本。藏族。15世纪人。属西藏“恰巴”大家族。传说其先祖乃山南雅隆下部麻域琼之鸟王所生,故其家族称“恰巴”(意为“鸟人”)。曾在泽塘寺求学,后被帕竹政权阐化王第斯查巴坚赞委任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一个天然石洞。“嘎仙”,亦作“嘎珊”、“嗄新”、“嗄辛”等,鄂伦春语音译,词义未详。一说为满语音译,意为“屯”或“乡村”,昔对鄂伦春族居住的自然村(屯)之称呼。该洞位于内蒙古鄂伦
清代蒙古官职名。亦称管箭副章京或骁骑校。辅佐苏木章京处理本苏木内有关军事事项,如召集兵丁、押解犯人等。是低级官员,每苏木设1名,由旗札萨克从台吉或箭丁中选有能力者充任。
即“济木萨”(17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