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黼

杨黼

明代白族学者、诗人、书画家。号存诚道人,别称桂楼先生。云南太和县(今大理市)下阳溪人。谓“九隆族之裔”杨连五世孙,元代大理总管书史杨保继子,世代为宦。约生于明洪武(1368—1398)初年。以书香门第,自幼好学,读五经皆百遍,博学多才,通诗词,工书画,善篆籀。因作书画,“秃笔盈架,作笔冢于西原以瘗之”。又崇释道,参禅拜佛,拒求仕进,终身隐逸,循迹林泉,躬耕数亩地。庭前有大桂树,缚板树上,自题“桂楼”,日夕偃仰其中,咏歌自得,娱乐著书作画。父母殁,为营葬毕,入鸡足山罗汉堡石窟,岩栖10余载。寿至80,被子孙迎归,未几卒,约卒于景泰元年(1450)后。平生著作颇富,注《孝经》数万言,征以群书,均用小篆书写。又著《篆隶宗源》、《桂楼集》等。以方言作《竹枝词》数十首,今存《回文诗》、《川晴溪雨》、《桂楼歌》和《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后者被刻于碑碣,俗称《山花碑》,系采汉字记白语,以20首诗联为一篇,四句一首,共八十句,仿白族调“七七七五”格律写成。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大理多姿多彩的风物,也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思想、信仰和理想。其作品在白族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亦是研究白族历史、语言的重要文献。相传他以白族编制的茅草鞋作画,别具一格,惜书画均已失传。卒后明代著名白族学者※李元阳为之作墓志。

猜你喜欢

  • 白人

    古代汉族对白族先民的称谓。亦作“僰人”。“白”与“僰”音近,是译音别字。明清以后统称“民家”。1956年,改称白族。详见“白族”(596页)。

  • 讹出

    即“完颜㝢”(1147页)。

  • 稿吾卡土把总

    清代哈尼族土司。旧属临安府。析纳更巡检司置。今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清雍正(1723—1735),纳更土司分为二:一曰纳更,驻新城,约1500户,龙象乾袭;一曰稿吾,驻逢春岭,约2500户

  • 密龙事件

    民国年间彝、汉民众反抗法国不法传教士事件。1931—1933年间,法国传教士、四川马边县天主教司铎密龙(汉名谢纯爱)在挂灯坪一带以传教为名,肆意欺压、剥削当地彝、汉民众,并企图占据大片山林和河流,开办

  • 虎尔喀部

    见“虎尔哈部”(1385页)。

  • 仁懿皇后哀册

    石刻名。为哀悼辽兴宗仁懿皇后的石刻。刻于大康二年(1076)。有契丹小字和汉字刻的各一合。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L·kervyn)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中

  • 回回国子学

    元朝掌管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的学校。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置于大都(今北京)。收官吏、富人子弟入学受教。延祐元年(1314)更名“回回国子监”,设监官,授学士之职,教亦思替非文字。生员学成后

  • 昂仁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长沟”。亦称章阿布林、昂木仁、昂仁孜、傲不仁、傲布林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雅鲁藏布江与多雄藏布之间,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昂仁宗。1960年与桑桑和梅康沙两谿合并,

  • 马纳思河

    西域古河名。见《元史·耶律希亮传》。清《西域图志》作玛纳斯郭勒,《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玛纳斯河,《水道提纲》作马那思河。准噶尔语音译,“玛纳”意为“巡逻”,“斯”意为“人”。以“滨河有巡逻者”得名。

  • 隆吐山保卫战

    1861年英国占领哲孟雄(今锡金)后,继续向北扩张。西藏地方政府为防止英人入侵,在亚东以南西藏管辖的热纳宗设立边卡,号召人民守土卫国,并获驻藏大臣文硕支持。英国人限令拆除,并以此为借口,于1888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