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藏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部分居民的自称。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上游及桑河下游。约700多人(1976)。讲自己的土话,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僜人格曼话大致相同。按村落聚居,内部通婚。疾病丧葬时皆杀牲送鬼。民间认为其先辈是继※“炯人”之后,其他藏族迁此之前就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说与格曼人可能同源。
藏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部分居民的自称。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上游及桑河下游。约700多人(1976)。讲自己的土话,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僜人格曼话大致相同。按村落聚居,内部通婚。疾病丧葬时皆杀牲送鬼。民间认为其先辈是继※“炯人”之后,其他藏族迁此之前就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说与格曼人可能同源。
即“处闾近支”(588页)。
即“段实”(1694页)。【信苴宝】 即“段宝”(1694页)。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坐落在契丹上京城北(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上京为契丹国都,亦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现存塔两座,南塔在距上京遗址15里小山顶上,为八角七级空心砖塔,高25米,各面均有浮雕;北塔在今
西夏官署名。是七等司品以外的机构,同次等司。设博士。
古地名。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前256—前250),为修治水利,“乃至湔氐”,从水上立祀三所。后设湔氐道。西汉时属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为十三氐道之一。位于岷山以东岷江发源处,今为四川松潘地。秦汉县
地名。又称丁吉、丁吉牙、坦克伊宗。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结宗。1960年与康巴宗、金龙溪合并,改定结县。县政府驻江嘎。为农业区,手工业有地毯编织。乾隆(1736—1795
见“惕隐”(2104页)。
魏晋时河西鲜卑之一支。约曹魏后期由塞北迁入雍、凉二州。居地临近秃发鲜卑活动中心广武(今甘肃永昌东南)。东晋太元二十年(395),为秃发乌孤击破,归附。参见“河西鲜卑”(1508页)。
?—176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乾隆八年(1743),由前锋授蓝翎侍卫,迁二等侍卫。二十年(1755),授头等侍卫,迁镶黄旗察哈尔总管。二十二年,随将军兆惠西讨小和卓霍集占。二十三年,兆
即“吉里迷”(6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