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泰萨
明代东蒙古阿苏特部塔布囊(女婿)。一称大哥子。据传为明英宗子。据蒙文史籍《蒙古源流》等载,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为瓦刺所俘,交由阿苏特部领主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子)监护,配其女摩罗札嘎图,生朱泰萨(一译朱太子)。英宗南归后,与其母留居蒙古,并成了阿苏特部女塔勒拜之婿。英宗等归后讳言此事,故汉文史料无载。据清圣祖康熙云:“(英宗)在沙漠,曾生一子,今其裔孙,尚在旗下”。
明代东蒙古阿苏特部塔布囊(女婿)。一称大哥子。据传为明英宗子。据蒙文史籍《蒙古源流》等载,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为瓦刺所俘,交由阿苏特部领主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子)监护,配其女摩罗札嘎图,生朱泰萨(一译朱太子)。英宗南归后,与其母留居蒙古,并成了阿苏特部女塔勒拜之婿。英宗等归后讳言此事,故汉文史料无载。据清圣祖康熙云:“(英宗)在沙漠,曾生一子,今其裔孙,尚在旗下”。
明清时在台湾高山族村社设立的学校。明清之际,郑成功父子曾相继在台湾的新港、麻豆等高山族村社初设乡塾,鼓励高山族子弟入学就读。康熙朝统一台湾后,得以逐渐发展和普及。康熙三十四年(1695),台湾知府靳治
1897—1944近代裕固族著名宗教首领。喇嘛教堪布(僧职名称)爱国人士。本名罗桑青利嘉木措,今甘肃肃南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宣传抗日,提出“守边御侮、守土有责”,认为“护教救国皆大事,而救国尤重于
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个派别。14世纪时,巴哈丁(1317—1389),创于布哈拉。以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诵经文,在胸前划线,表示静化心灵,不狂热呼喊,与一般苏菲派有别。“纳克什班”意为“画”或“画家
?—1863清咸丰朝广西壮族反清首领。又名元清,绰号长腰四。广西新宁州(今扶绥县)渠卢村人。咸丰元年(1851),曾被指控“代贼销赃”被捕入狱。未几,越狱逃脱,潜回渠卢村,组织“全胜堂”,竖旗聚众,武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嫩秃赤”、“嫩秃兀赤”、“嫩秃兀臣”。《元朝秘史》解为“管营盘的”。蒙古语“嫩秃黑”(即“奴都”,汉译“农工”),意为“营盘”、“牧地”,“赤”意为“司事人”,即管理营盘者。宋
西域古山名。见两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晋书·四夷传》·《魏书·西域传》、《隋书·裴矩传》、《旧唐书·西戎传》、《新唐书·西域传》、《五代会要》、《宋史·高昌传》、《元史·河源附录》、《大
见“噶当派”(2499页)。
辽代官名。契丹语音,“侍中”之意。会同元年(938),始在诸宫院、群牧司和遥辇帐置此官。
1755—1796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瑶林。大学士傅恒之子,清高宗孝贤皇后之侄。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三等侍卫擢头等。后授户部右侍郎、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三十八年(1773),从定西
见“赫哲族”(2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