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札只剌

札只剌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札赤剌、札答兰、茶只剌、茶赤剌、插支来、插只来。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均为孛端察儿后裔。始祖为札只剌歹,相传为孛端察儿所掠孕妇所生,故名,意为外姓人之子,子孙遂以为氏。最早见于《辽史》,为辽朝北面属部之一。辽保大二年(1122),耶律大石曾得该部兵援,部分随耶律大石西征。12世纪末,札木合嗣为该部首领,初曾助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收复失散之部众,击败蔑儿乞部,一度与蒙古部同游牧。后见蒙古部势兴,恐难制,危及自身,遂屡生事端,双方失和结怨。纠集诸部,与铁木真战于答阑版朱思(地当在今克鲁伦河上游臣赫尔河附近),爆发著名的十三翼之战,兵败,部众离散。宋嘉泰元年(1201),与弘吉剌、散只兀、合答斤等11部会盟于刊河(今根河),联合进攻铁木真,兵败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不复为统一势力,部分部众降于蒙古,部分随札木合先后依附于克烈部与乃蛮部。四年(1204),乃蛮部覆灭后,部众完全并入蒙古。

猜你喜欢

  • 马儿黑纳

    即“麻耳亦囊”(2099页)。

  • 东藏民主青年自治同盟

    藏族进步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四川省巴塘等县将要获得解放前,由中共藏族党员平措汪阶指导当地部分藏族进步青年建立。曾为迎接解放、建立当地人民政权、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藏以及协助进藏部队开展西藏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 依玛坎

    赫哲语音译,意为“故事”。赫哲族民间口头相传的一种古老说唱文学。最为群众喜闻乐听,类似汉族北方的“大鼓”,南方的“苏滩”。用词合辙押韵,如同诗歌。长的可说唱多日,短的也能说唱数天。内容大多是歌颂英雄复

  • 和籴

    官府强行征购粮草的措施。源于北魏,辽、金、元沿之。《元史·食货志》:“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所籴粮草由官府支付钞币或盐引,供边庭军需、京师日用,或贮于常平仓以备荒。每年籴粮数万石,多达

  • 牟力结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曾与松潘地方其他长官司一道遣使入朝贡马,赐以钞、币和袭衣等。洪熙元年(1425),其族人阿兀等

  • 腊都

    又作辣都,景颇语音译,即“老四”。“都”原意应为“点燃”或“煮”。景颇族传说时代人物之一。据说他发明了以竹片磨擦起火,其法是用竹块一片,挖一个小槽,槽中有小孔,孔上置火草,然后放在另一块竹片上来回磨擦

  •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元明土司名。《元史》称八百媳妇国,名景迈,或兰那。泰定四年(1327),以其地置蒙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土官招南通为都元帅,以刀练为元帅。至顺二年(1331),改为八百等处宣慰使司。明洪武二十一年(1

  • 汪德臣

    1224—1259蒙古国将领。字舜辅,又名田哥。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汪古部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次子。年14,以质子侍太宗子阔瑞。乃马真后二年(1243),袭父职,从征蜀,出忠、涪,所向

  • 社田

    清雍正朝规定住在平原、浅山地区高山族村社所保留最低限额的耕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居台湾之人日增,不断侵垦高山族土地,为了避免发生纠纷和保证高山族的耕地面积,雍正五年(1727),朝廷根据巡台御史尹秦

  • 托多额尔德尼

    ?—169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者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索诺木和硕齐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兵拒准噶尔部噶尔丹掠,继与兄乌巴达率众附清,诏附乌喇特界游牧。二十九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