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札剌儿

札剌儿

①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札剌亦儿、扎剌儿、押剌伊而、札腊尔。游牧于鄂嫩河东、克鲁伦河北。为漠北强部之一。分为札忽惕、脱忽剌温、弘合撒兀惕、古篾兀惕、兀牙惕、你勒罕、古儿勤、朵郎吉惕、秃里、尚忽惕等十部。辽代已见于史载,称阻卜札剌部,为辽朝北边属部,辽设置阻卜札剌部节度使司以统之。约十一世纪初,遭辽军袭击,逃往蒙古莫拿伦(成吉思汗八世祖母)牧地,与之发生冲突,杀死莫拿伦全家,仅长孙海都幸免。后为海都所败,役属于蒙古部,世代为奴。铁木真(成吉思汗)兴起后,在蒙古诸部统一过程中,木华黎等随从征战,功绩卓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木华黎功封万户那颜,秃格、者卜客、余鲁罕、巴剌等被封为千户那颜。蒙古攻金后,木华黎家族受封牧地于漠南东部,为“五投下”之一。太祖十二年(1217),木华黎受封太师、国王,受命全权经略中原。元朝时,其家族拥有东平等中原分地,历居显赫地位,数任相职。②见“石抹查剌”(455页)。

猜你喜欢

  • 十三氐道

    汉代在氐族聚居区所置诸县的总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主蛮夷曰道”。即:武都道、氐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阴平道、刚氐道

  • 赫哲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清康熙二年(1663)始见其名。因居住地区不同,有那乃、那贝、那尼傲(赫哲语那,意为本地、当地;乃、贝、尼傲,是人的意思)、赫真(下游、下方、东方之意)、奇楞等自称。清文献常写作黑哲

  • 麻答

    ?—948?辽初皇臣。宋人写史多作此名。本名解里。一说即《辽史》有传之耶律拔里得,又作拔里,字孩邻。惕隐※耶律剌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大弟)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堂弟。太宗时,以亲见任。会同七年(944)

  • 宪台通纪续集

    书名。元监察机构典章制度汇编之一。元御史台掾史唐惟明编纂。至正十二年(1352)成书。主要记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台的典制掌故,对元末政治、人民生活、民族关系、阶级斗争等情况亦有所反

  • 裴满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婆多吐水(一说约今黑龙江省五常县境内)。后该部人均以部名为姓氏。金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该部首领斡不率众归附完颜部。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广平郡

  • 中国民族文字

    包括中国古代民族曾使用过和当代民族正在使用的文字。历史上曾使用现在已停止使用的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粟特文、于阗文、西夏文、佉卢字、焉耆一龟兹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女真大字、女真小字、回鹘

  • 黑龙江城

    地名。位于黑龙江右岸,在齐齐哈尔城东北850里,即今黑龙江爱辉县南老城(瑷珲)。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初“植木城”,周千步,4门,环城有重壕。移黑龙江将军驻守。二十九年,将军移驻黑尔根(今黑龙

  • 蛮河

    见“夷水”(759页)。

  • 三坊一照壁

    白族民居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由“三坊”房屋及一座照壁围成封闭型院落。每坊屋皆为三开间两层,其位置及使用有主房、厢房之别。开间进深在大理一带几乎相等,在剑川一带厢房稍小。三坊的底层为居室,楼层储存杂物。

  • 侯公丁

    ?—1539明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首领。广西桂平县人。瑶族。嘉靖十七年(1538),武靖州土目黄贵、韦香勾结地方驻军指挥潘翰臣侵占瑶民田庐,诱杀其兄胜海。积愤,聚众起义,以大藤峡弩滩为据点,与官府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