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鲜语

朝鲜语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因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不少学者主张将其归入阿尔泰语系。国内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吉林其它地区及黑龙江、辽宁等地也有分布,使用人口近200万(1990年)。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美国,使用人口6000余万。朝鲜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10个元音、2个半元音;有11个双元音,其中绝大多数为半元音与元音构成的假性复合元音;元音不单独构成音节;有元音和谐现象,主要是指动词、形容词词干和后续附加成分之间,声态副词前后音节元音之间的和谐;有19个辅音及含有5个变体的零音位;辅音无清浊对立,塞音和塞擦音有松、紧、送气三套;舌尖擦音有松、紧两套;没有复辅音;音高和音长在部分词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语法方面,词可根据语法特点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数词、副词、冠形词和叹词8类;名词、代词有数、格的范畴;主格有专门附加成分;动词和形容词有尊称、时、式、阶称和法等范畴,动词还有态的范畴;尊称不但用于第2人称,也用于第3人称;阶称是朝鲜语中比较特殊的范畴,表明了对话者之间的礼节关系,可分为尊敬阶、对等阶和对下阶三种;法主要表示说话者以什么态度对待说话内容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直叙法、推测法、目击法;动词的态只有主动态、被动态和使动态三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状语和定语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构成了词汇的主体;汉字词虽来源于汉字,但有自己传统的读音;借词主要来自英语、法语、俄语、日语等;派生法和合成法是构词的重要手段。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语可分为西北、东北、中部、东南、西南、济州岛六个方言。除济州岛方言外,其它各方言在我国都有分布。现行的朝鲜文是一种创制于15世纪的音素文字。

猜你喜欢

  • 绰尔河

    河流名。嫩江支流。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发源大兴安岭之噶尔碧鄂博山山麓,东南会小水细流,与右岸之扎伊河、哈巴奇河、托钦河合,横断札赉物旗北部中央,折向东流入嫩江。全长576公里。河底多砂砾,两岸有杨榆柳等

  • 林丹汗

    1592—1634明代蒙古末代可汗。又作陵丹巴图尔台吉、灵丹、民旦等,号库图克图汗,明朝人译作虎墩兔憨。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八世孙,※布延彻辰汗长孙。万历三十一年(1603),祖父卒,因其父莽和克台

  • 真珠叶护可汗

    ?—659唐代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乙毗咄陆可汗之子。原为颉苾达度设、真珠叶护。素与泥伏沙钵罗可汗有隙,结弩失部五部共击泥伏沙钵罗。永徽四年(653)嗣位后,数遣使赴唐求援军讨泥伏沙钵罗。六年(655

  • 于烈

    437—501北魏大臣。代人。鲜卑万忸于氏(后改为于氏)。新安公于栗䃅孙,尚书令于洛拔长子。善射。少拜羽林郎。孝文帝即位后,累迁司卫监、侍中、殿中尚书。时孝文帝幼冲,冯太后称制,赐以金策

  • 打箭炉志略

    书名。约成书于乾隆(1736—1795)末年。仅见有传抄本,出自前清史馆所藏旧抄本,原本霉烂,多缺字,经近人吴丰培于1979年据四川通志、清史稿疆臣年表加以补订。内分建置、疆域、职官、山川、津渡、城垣

  • 石藏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同德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支持下,由一世藏班智达及其弟朵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设有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四十四年(1779),

  • 河源记

    见“河源志”(1507页)。

  • 八旗俸饷处

    清代官署名。户部置,以稽核京城八旗官兵俸饷等项发放事宜。设满洲郎中、员外郎、主事等掌处事,无定员。俸饷册档,悉由各旗※俸饷房查造,于一定期限内由各旗都统咨送户部,该处据册载人员升迁除授、挑补病退及截俸

  • 盖里泊

    元代湖泊名、驿站名。又称盖利泊、界里泊。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南境巴彦查干诺尔。泊西另有一个小海子,称“狗泊”,今名九连城诺

  • 翕侯

    官名。又写作“翖侯”。汉代乌孙、大夏、康居等均有设置。国事一般为若干翕侯分管,由国王统领。参见“五部翕侯”(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