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朋勐

朋勐

傣语音译。即全勐议事会。旧时西双版纳勐笼土司的一种较原始的民主议事会组织。除※“朋贯”(贵族议事会)的官员等参加外,还有叭管勐(陇、播的地区头人)、召火西(火西的头人)、村寨头人、陶格(乡老)和村寨群众代表参加。会议不定期举行。正副议事会长由与会者协商任免,具有全勐最高权力。主要职责是:征询对召勐(土司)世袭继承的意见;讨论通过非世袭召勐的人选;审查召勐的婚姻和离异;决定各※火西※波郎及村寨头人之任免;决定与外勐建立友好联盟关系;讨论与外勐宣战、媾和或投降问题;朋贯决定的事项在执行中遭到群众反对后进行复议。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苛捐杂派繁重,亦经常开会研究对策,提出要求减免的理由,或决定进行集体对抗。

猜你喜欢

  • 迈玛特玉素普

    见“玉素普和卓”(477页)。

  • 谋鲁盌

    见“谋鲁斡”(2129页)。

  • 三哈

    参见“山哈”(118页)。

  • 宿王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贞元三年(1155),尚书左丞张中孚受封。中孚原为宋将,父张达仕宋至太师,从父荫入仕,累官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屡从吴玠、张浚以兵拒金军。天会八年(1130)降金,任镇洮军节度使,后

  • 喜宁

    ? —1450明朝太监。蒙古族。正统十四年(1449),随明英宗征瓦剌,在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兵败被俘,降也先,告以内地虚实,劝也先内侵并充向导。献策从宁夏进兵,夺取陕西苑马寺马匹,直趋江南,置

  • 十六国春秋

    书名。传记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北魏崔鸿撰。100卷,外《序例》1卷,《年表》1卷。作者出身世家,淹通书史,知识广博,历任魏中散大夫、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供职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备

  • 古篾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 鬼方

    中国北方及西北古族名。亦作“”、“方”、“媿方”、“嬇方”、“鬾方”、“鬼方氏”、“鬼方蛮”等。见于甲骨、金文及《易经》、《诗经》等古籍。常与昆戎、昆夷、绲夷、串夷、畎

  • 兀应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八年(1410)二月,法因河等处野人首领秃剌等来朝,置卫,与法因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额音河卫,并说清代有额音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东流

  • 实卜

    元末明初贵州乌撒府女土官。彝族。元末为乌撒府右丞。明洪武十四年(1381),集结土兵于赤水河(今贵州毕节县北赤水河),抗拒傅友德、胡海洋所率明军之推进,不敌,败遁。十五年,督部众再攻明军,复败,损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