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傣语音译,意为“村寨”。云南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的自然村。每村7—8户到70—80户不等。一个村赛基本上就是一个农村公社,但已演变成封建领主政权的基层组织。曼的头人称“波曼”(寨父)、“咪曼”(寨母),由村社成员选举产生,但在封建制下,通常被封建领主加封※叭、※鲊、※先等头衔,管理村社内部事务,对外代表村社。村社保留有某些原始民主形式,“村社民众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集体决定村社内的重大事务;“村社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行政工作。其公职人员有:昆欠(管文书)、昆悍(管武装)、陶格(乡老)、波板(管通讯联络)、板门(管水利)、波摩(管祭祀)、波赞(管宗教)以“乃冒”和“乃少”(管理未婚男女青年事务)等。此外,还按需要和可能分别设有银工(张铿)、金工(张坎木)、铁工(张列)、木工(张埋)、猎手(张盘)、屠宰师(张拉)、理发师(得棒)、医生(摩雅)、阴阳家(喊木宛)、歌手(赞哈)等,均不脱离生产,部分被授予叭、鲊、先等头衔。每个村社占有一定范围的土地、山林和水利资源。土地为村社集体占有,定期分配或抽补调整给村社成员使用。村社成员在生产生活中有原始互助协作的传统,全村举行共同的宗教祭祀活动。封建化后,村社农民沦为农奴,但仍以村社为单位,共同向封建领主承担劳役负担,缴纳官租、贡赋和杂派等。

猜你喜欢

  • 孔木散

    撒拉语音译,亦作库木散,意为“一个根子”、“一姓人”、“远亲”、“外家”,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也是相当于宗族组织的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般由3—5个※阿格乃(以父系血缘

  • 主格黎

    古代蒙古萨满教祭祀习俗。古蒙古语音译,意为“以竿悬肉祭天”。据《蒙古秘史》记载,早在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孛端察儿(蒙古孛儿只斤氏始祖)以前就流行此习俗。祭祀时,全氏族的成员会聚在一起,将牲畜(或野兽)连

  • 辽五京

    辽王朝上京、中京、东京、南京、西京的总称。辽开国初,神册三年(918)二月,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创业之地建城,名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至太宗耶律德光助后晋石敬瑭灭后唐,得燕云十六州,领土扩大,

  • 东科尔·达瓦坚赞

    1476—1556东科尔寺一世活佛。藏族。生于青海巴尔康东科尔地方。父绒布隆巴,家贫,以乞讨为生。他幼年出家,赴木雅热甫岗拜师学经。后转赴西藏,在色拉寺下院绒布康村,拜绒布格底曲杰为师,尽学佛典。后返

  • 颇拉

    藏语音译。西藏后藏贵族家族之一。庄园在江孜珠颇拉。其先辈为达吉及其弟阿松,约17世纪中期为后藏地方行政官。阿松受蒙古和硕特部达延汗赏赐,受封于江孜南部的珠颇位,其家族因以得名。阿松子帕玛杰布参加征服西

  • 卡些

    拉祜语音译,“卡”为“村寨”,“些”有“为公社作主”之意。旧时云南拉祜族地区的村寨头人。每个村寨皆有,原由群众选举产生,条件是热心为群众办事,为人公道,能说会道。负责管理寨中公共事务,下设“卡列”一至

  • 高欢

    496—547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

  • 兽骨架

    部分台湾高山族人贮藏野兽头骨(主要是腭骨)的竹木架子。如部分泰雅人、布农人和阿里山曹人在居屋外建一小屋,内置竹、木构成的架子,将狩猎来的野兽头骨陈列架上,狩猎工具也贮藏于此,并视为猎神的处所,禁止妇女

  • 库玛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库玛尔路协领公署”。因所辖居民分布在呼玛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氏族组织及分布地

  • 莎车

    ①西域古国名。王治莎车城(今新疆莎车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2300,口16300余,兵300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备西夜君各1人,都尉2人,译长4人。属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