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万兴
清末伊斯兰教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出身武术世家。精通阿拉伯文和《古兰经》、道光年间(1821—1850)掌教天津清真大寺。为人刚正,备受时人拥戴。功课之余,潜心于阿拉伯文书法。长于改兰体书法(即以阿拉伯传入的扁笔写经之方法)。特点是:苍朴雄烈,法度森严、体势雄浑,前后流利贯通,潇洒自如,一气呵成。作品甚丰,大多散失,今天津清真大寺窑殿的“太斯密”(祈祷词)巨匾(匾长2.5米宽1米)及北堂所书中堂及边屏。为其代表作。另为大寺所写经文楹联,笔力典雅、俊俏、优美、沉稳。
清末伊斯兰教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出身武术世家。精通阿拉伯文和《古兰经》、道光年间(1821—1850)掌教天津清真大寺。为人刚正,备受时人拥戴。功课之余,潜心于阿拉伯文书法。长于改兰体书法(即以阿拉伯传入的扁笔写经之方法)。特点是:苍朴雄烈,法度森严、体势雄浑,前后流利贯通,潇洒自如,一气呵成。作品甚丰,大多散失,今天津清真大寺窑殿的“太斯密”(祈祷词)巨匾(匾长2.5米宽1米)及北堂所书中堂及边屏。为其代表作。另为大寺所写经文楹联,笔力典雅、俊俏、优美、沉稳。
部分拉祜族自称。“普”为“银”或“白”之意,故汉称“白拉祜”。分布在云南的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思茅、元江、墨江等广大区域。参见“拉祜族”(1370页)。
637—735唐代佛教译经师。一称“净师子”。亦译“输波迦罗”。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原是乌茶国王,后舍位出家。于那烂陀寺师事达摩掬多,深究密教奥义,接受灌顶。嗣奉师命到中国布教,自迦湿弥罗(在北印度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一。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蒙古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胡尔”即胡琴,或称四胡。因其说唱时用以伴奏,故称。东部蒙古盛行,亦是此派的摇篮。民间艺人经长期演唱,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板腔体音乐,有固定的说唱音乐程序。曲调有
共两幅。一称“雷纳特1号图”,一称“雷纳特2号图”。“1号图”,为噶尔丹策零亲自绘制的准噶尔境域图。长105.5公分,宽85.5公分。比例尺1 : 1600000。上有238处托忒文地名注记。一是准噶
1453—1542明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四世活佛。又名却扎耶西。藏族。生于金沙江下游哲雪迪。幼年从法王嗄玛巴等噶玛派大德学习佛典。后赴工布拜师求法。继赴多康、西宁、蒙古等地布教,化导霍尔隆巴等人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今青海西北部及新疆东南部之间。汉为婼羌地,唐属吐蕃,元为宗室卜烟帖木儿辖境。洪武八年(1375),应卜烟帖木儿请求置卫。旋因受朵儿只巴劫掠,弱不能自存,卫废。永乐四年(1406
书名。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著。书成于甲戌年(1934),凡20卷。有千华山馆、1977年汉城太学社和台北文海出版社本。卷1与卷2为《总略》,卷1为元以前汉文献中渤海史料摘编
见“敌烈部”(1882页)。
地名。旧称洮州。即今甘肃临潭县。位于甘南州东部。古为洮阳城,晋惠帝时置洮阳县,属狄道郡,后为诸羌所据。隋代于此置临洮郡。唐置临潭县,以河源九曲之地予吐蕃,作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吐蕃继而攻取河州、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