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那路亚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

原始社会群婚家庭的晚期形式。由血缘婚或级别婚演变而来。其特征是:一群同胞的或血缘较远的姐妹,与另一集团的一群男子有互相共夫共妻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群男子是她们的共同丈夫,这些丈夫不包括她们的兄弟;同样,一群同胞的或血缘较远的兄弟,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婚配,这一群女子是他们的共同妻子,这些妻子不包括他们的姐妹。丈夫们互相不称兄弟而呼“普那路亚”,妻子们相互不称姐妹,也呼“普那路亚”,意即“亲密的伴侣”。此类家庭既排除父母与子女,也排除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且夫与妻不在同一个公社里,双方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子女对生母与非生母皆称母,对诸父皆称父,有一套独特的亲属称谓。在普那路亚家庭时期,临时的、或长或短的成对配偶婚已出现。当一切兄弟姐妹间,乃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间的婚配关系一旦被禁止,普那路亚家庭就演化为氏族。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尚可窥见存在过普那路亚家庭的遗迹。例如:永宁纳西族历史上的13个通婚集团,阿注婚姻关系中二兄弟与二姐妹共为阿注的事例,独龙族的“伯惹”(意为姐妹和兄弟婚配)与“安尼南”(意为娶两姐妹)婚制,布朗族的类分式亲属称谓及按年龄划分通婚等级的制度,以及一些民族青年男女集体串公房等。有学者否认历史上存在过普那路亚家庭,亦有学者认为普那路亚家庭不是氏族产生的源头,而是母系氏族解体的产物。

猜你喜欢

  • 昂城

    古城名。又作“昴城”。古为羌地。故址在今四川西北阿坝。吐谷浑西迁至此,为所部初据之地。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其长子吐延即被昂城羌人首领姜聪刺死。

  • 宾居

    古地名。唐代磨些蛮(纳西族先民)的居地之一。唐《蛮书》卷三:“越析一诏也,亦谓之磨些诏,部落在宾居”。今云南宾川县宾居街。

  • 桑塔必那

    卫拉特蒙古旧婚俗之一。蒙古语,意谓请喇嘛念经。卫拉特蒙古人订婚后,若举行婚礼,按规定都要请喇嘛念经,并拿羊胛骨拜天地。为表示答谢,新娘要在帷帐内向喇嘛磕头。但念经喇嘛不能参加婚礼宴会。

  • 艾温克

    见“鄂温克族”(2053页)。

  • 蛮方

    古族名。西周至战国时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称※荆蛮、蛮荆或南蛮。其地域包括今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沅江、澧水流域、洞庭湖西北部以及黔、桂、赣与相邻的地区。唐、虞、夏之际,其民属九黎之三苗部

  • 蛮夷长官

    官名。元代始置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当地事务,明沿元制,四百户以下设此官,秩正六品,副长官从七品,为世袭土官。掌辖区内一切事务。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其承袭、革除、升降隶兵部。参见“长

  • 归宁

    旧时满族习俗,对夏历正月初六的一种节令称呼。流行于京师及东北地区。每年新春初一至初五,有接神、拜年、祀财神、打鬼等各种活动,所有店门均要关闭,并严禁妇女往来串门。初五叫“破五”,从此开禁。初六叫“归宁

  • 侯莫陈相

    489—571东魏、北齐大臣。代郡人,鲜卑侯莫陈氏(后改陈氏)。北魏第一领民酋长侯莫陈伏颓(一作“社伏颓”)孙,朔州刺史斛古提子。7岁丧父,及长,从高欢起兵。太昌元年(532),以韩陵败尔朱氏战功,封

  • 茂州志

    书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杨迦怿、刘辅廷等撰。共4卷。计舆地、建置、祠祀、食货、文秩、武备、选举七志。土司、武功、里甲诸目载有羌人资料。

  • 希慕遮

    相传为彝族始祖。据贵州彝文史籍※《西南彝志》载,约西周时代人,住今四川西北部,传31代至※笃慕(仲牟由),生6子,始分布于云、贵、川诸地,称※彝族6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