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穿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布依族地区考古遗迹。亦称普定人遗址。位于贵州普定穿洞口,故名。1978—1981年发现试掘,出土有古人类大颌骨及上颌骨残部、单个牙齿及碎骨片等。经鉴定属新人阶段的古人类遗骨,距今约五万年。同时出土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3000余件、骨器400余件。还有人类用火遗迹。学者认为布依族与仡佬族是当地最早居民。为研究布依族、仡佬族原始社会史的重要考古资料。今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布依族地区考古遗迹。亦称普定人遗址。位于贵州普定穿洞口,故名。1978—1981年发现试掘,出土有古人类大颌骨及上颌骨残部、单个牙齿及碎骨片等。经鉴定属新人阶段的古人类遗骨,距今约五万年。同时出土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3000余件、骨器400余件。还有人类用火遗迹。学者认为布依族与仡佬族是当地最早居民。为研究布依族、仡佬族原始社会史的重要考古资料。今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555明代湖广保靖土吏、抗倭英烈。土家族。任保靖宣慰司(治今湖南保靖县)土舍,隶宣慰使彭荩臣。嘉靖三十三年(1554),奉诏随彭荩臣率土兵赴苏州、松江等地征剿倭寇。翌年,率本部土兵为先锋,深入敌
古国名商代为东夷孤竹国,甲骨文单称“竹”。《尔雅》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商末,孤竹君长子伯夷、少子叔齐互相让位,周武王灭商,二人不食周粟而死。春秋时为山戎属国,东北夷所建。一说为伯夷
蒙古国将领。阿儿剌氏。又译孛罗台。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子。初袭右手万户,屯驻阿尔泰山。元太宗八年(1236),以父功,赐广平路17300余户为食邑。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诸王拥
见“白土城”(597页)。
简称“原字”或“小原字”。组成契丹小字的最小读写单位。每个契丹小字分别由1至7个不等的原字组成。据现有资料统计,原字总数为510余个。参见“契丹文字”(1565页)。
北平蒙古学生会会刊。前身即※《蒙古》。1934年1月15日创刊。铅印,16开。社址在北平西城库资胡同15号,后迁至旃坛寺西大街前当铺胡同2号。以传达蒙古同胞的呼声,沟通蒙汉两族关系,研究蒙古及边疆问题
清代新疆地名。见《新疆识略》等书。《乾隆内府舆图》作博罗胡集尔。设有清军索伦营领队大臣所辖卡伦。位于今中亚博罗呼得依尔河上游北岸。
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年号。471—476年,凡6年。
?—1837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伍弥特氏。嘉庆元年(1796),以健锐营前锋、蓝翎长随军镇压白莲教起义。五年(1800),升前锋校。六年,赴台湾镇压起义,升前锋参领,从破滑县。二十二年(1817)
?—1713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珠瑚达之曾孙。康熙十一年(1672),由赞理郎授理藩院主事。十四年(1675),迁刑部员外郎。十九年(1680),授监察御史兼袭佐领。后以判案不慎被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