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乐寺

普乐寺

藏传佛教寺庙。俗名圆亭子。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武烈河东。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接待杜尔伯特部、哈萨克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各部至承德朝觐瞻礼而建。全寺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依汉式寺庙建筑,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南北配殿、正殿等组成。供奉弥勒、韦驮、四大天王、金刚、三世佛、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普贤等8大菩萨。东部主体建筑为藏式阇城(经坛)。第二层平台上布列八座琉璃塔。第三层平台正中置有“旭光阁”,上建曼荼罗,内供铜质药王佛。阁内天花藻井雕工精细,金碧辉煌,有龙凤呈祥图案。是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也是清代西北各少数民族王公至承德瞻礼时的重要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 敕勒川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期,原居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族(亦称丁零、铁勒、高车)与※柔然结盟南下,与北魏接壤,不断发生冲突。神䴥二

  • 扎底

    拉祜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祖先。传说远古时代,地上无人,后来从葫芦中出来一男一女。男名扎底,女名娜底,二人周游各地,不见一人,回禀仙人,仙人命其二人结为夫妻,繁衍后代。娜底孕后,在南亚河边生一小孩,被河水

  • 打牲部落

    清代对大小兴安岭一带索伦(今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由“布特哈”(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而来。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在嫩江流域设置布特哈总管衙

  • 南丹州蛮

    宋代南丹州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因地处溪峒地,又称溪峒蛮。其地南接宜州(今广西宜山),北邻西南夷地。宋开宝七年(974)置州,大观元年(1107),改为观州,四年(1110)复旧名。开宝七年,酋帅莫洪&#

  • 尔苏沙巴文

    我国自称尔苏的藏族中一部分人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尔苏语称之为“扎拉玛”。传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等地。沙巴文是尔苏人中从事宗教活动的沙巴们使用的图画文字。沙巴

  • 达磨赞普愿文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34号卷子。全卷50行。为吐蕃末代达磨赞普的礼佛发愿文。当写于公元836—842年间。卷首载:“赞普天子乌东甸(即达磨赞普)之功德发愿”。卷尾四个汉字为“赞

  • 西藏志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分上、下两册(另有与之相同之手抄本称《乾隆西藏志》,分上、中、下3册)。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主要记述清军两次入藏驱逐侵藏之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康济鼐等4名噶伦简历

  • 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一般指年60岁以上者为“老”。汉孝景帝二年(前155)令男子年20始服役;晋武帝平吴后定男子年16以上至60为正丁,年12以下,66以上为“老小不事”

  • 王台

    ?—1582明代海西女真族著名首领。名万,俗称“万汗”。女真族。纳喇氏。塔山左卫都督※克什纳之孙。明嘉靖十三年(1534),克什纳被族人巴岱达尔汉杀后,随父彻彻穆奔席北部绥哈城。其叔王忠(史称旺济外兰

  • 权于摩国

    见“乌秅”(3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