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散羊毛疙瘩

散羊毛疙瘩

旧时云南宁蒗地区普米、纳西族人民反抗土司压迫时的联络讯号。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羊毛绳上打上结,结的数目表示联系村寨的数目。将其逐村逐寨传递,每到一村寨,便解开一个结,继续传递,直到将所结疙瘩解完;另一种是在每条绳子的终端,分别结上若干疙瘩,以代表距离集合斗争的天数,有几个疙瘩就表示在几天后集合。羊毛疙瘩被拴在两块小木板上,中间夹上1个辣椒、1根鸡毛、1块木炭、1节骨头,其意是要求行动象飞鸟一样迅速,斗志象辣椒那样激烈,团结如骨头一样坚实,心情象木炭那样炽热。羊毛疙瘩所到之处,男人停止农耕,整装待发;女子停止纺织,为男子打点行装,备办军粮。其组织者称※士子古明”。

猜你喜欢

  • 清太祖

    即“努尔哈赤”(1262页)。

  • 特门崖书

    契丹、回鹘、蒙古文崖壁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茂都乡特门牧场西侧峡谷北山根下石崖上。1975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山谷东北至西南走向,特门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洮儿河,此地为金时界壕。墨迹

  • 智者喜宴

    书名。又称《贤者喜宴》,全称《阐明诸法轮者之事智者喜宴》。又因此书成于西藏洛扎,故又称《洛扎佛教史》。始作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成书于四十三年(1564)。作者※巴卧·祖拉陈畦(1504—156

  • 袞布

    ?—1705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固木布,号阿齐巴图尔。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固始汗第三子达兰泰子。初驻牧嘉峪关外。清顺治十三年(1656),以叶尔羌汗国尝夺其属,乘叶尔羌使者克拜率三百人入贡、抵

  • 朗林

    见“南木林”(1588页)。

  • 躶濮

    古族名。见《华阳国志·南中志》。系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县,后移耿马),相当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

  • 绥远城驻防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作者不详。民国六年(1917)成书,手抄本。书中记载城垣、衙署、营制、将军、协领、副都统、名讳、八旗满洲、蒙古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领催前锋、马甲、步甲、马匹、马厂地、操演

  • 正月大会

    裕固族宗教节日。俗称过会。流行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地区。旧时夏历正月初十至十五日举行。是一年中最大的宗教聚会。届时,男女老幼都身着节日盛装,至寺院烧香、叩头,点灯祈祷,祈求平安。由20多个僧人戴上假面具

  • 乙瓌

    北魏将领。亦作乙弗莫瓌。代郡人。鲜卑乙弗氏(后改乙氏)。其先人世统部落,为吐谷浑支族乙弗部渠帅。太武帝(423—452年在位)时,奉父乙匹知命入贡。被帝留于平城。善骑射,能手格猛兽。尚太武帝女上谷公主

  • 阿勒答

    蒙古族测量长度的单位。蒙古语音译。始见于《蒙古秘史》,旁译作度,总译作度亦作步。即成人向左右分别伸直两手,从左手中指尖端至右手中指尖端的长度,约五至六尺(因人而异),与汉族的“度”相同。早在成吉思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