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敌烈部

敌烈部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敌拉、迭烈、敌剌、迪里、迪烈子、敌烈得(德)、迪烈得(德)、迭烈德、达里底、德哷勒。始见于《辽史》,辽太宗天显五年(930)“敌烈来贡”为最早记载。族属一说属突厥语系民族,源于※丁零、※铁勒(或※高车)之一部,唐时称拔野古。其活动地域在今克鲁伦河中游一带。时有8部,史称“八部敌烈”,或“敌烈八部”(一说“八部”为泛称,非确指,为“诸部”之意)。经济以畜牧为主,盛产马、驼。※契丹常将其与※乌古部合称为乌古敌烈部。辽穆宗应历十五年(965)前后被契丹降服,然时叛时服,契丹将部分俘户置部,辽圣宗34部中有北敌烈部、迭鲁敌烈部,即“圣宗以敌烈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乌古敌烈统军司。”尚有敌烈皮室军。北面军官中置有“敌烈军详稳司”、“敌烈皮室详稳司”等署衙。原部为辽属国,对辽朝贡无常。辽置迪烈德国王府以治。寿昌二年(1096),徙敌烈、乌古部于乌纳水,以扼北边之冲要。辽末附金,东徙,金设乌古敌烈统军司统辖。金末元初,逐渐与女真人、蒙古人融合。

猜你喜欢

  • 人方

    商代古族名或国名。殷墟甲骨卜辞有“正人方”。因卜辞中“人”字书为“?”或“”和“夷”字写作“?”相混,故后人又称“人方”为“夷方”。又因“夷”字初义和含有“主”义的“尸”字相通,故亦称“尸方”。皆指商

  • 萧特末

    辽代大臣。字何宁。汉名英。契丹族。史载其为人机辨任气。辽圣宗太平年间,累官安东军节度使,以才能称道。十一年(1031),受召为左祗候郎君班详稳。未几,迁左夷离毕。兴宗时,重熙十年(1041),累迁北院

  • 沁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河南沁阳县城内自治街。俗称北大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前有厦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蓝琉璃瓦盖顶。拱端透雕龙头、庭院四隅有4座讲堂,最后为大礼拜殿,成长方形,与客庭均为绿琉璃

  • 留隐

    ①见“耶律抹只”(1314页)。 ②见“耶律道隐”(1322页)。

  • 腾机思

    ?—1648清初蒙古苏尼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塔尔巴海达尔汉和硕齐子。初号墨尔根台吉。原服属察哈尔部,后为避察部侵扰,依附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崇德二年(1637)、三年,相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末次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哈尔噶朗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西至布尔噶素图接本部右翼左旗及左翼右旗南至图木斯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界,北至噶勒齐老接本部中后旗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三十年

  • 和宁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建和林路,置和林路总管府,治所在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和宁路,置和宁

  • 一绳地

    清初圈地以绳作为计算田土数量的单位。单身汉人投充旗下,愿领地纳银者每人分给“一绳地”,合42亩。共拨给圈地35 245亩,约839人愿领一绳地,称“绳地人”(2143页)。

  • 阏氏

    匈奴语音译。汉代匈奴单于之妻的尊号。又译“焉提”、“阏支”。《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贞索稳称:“匈奴皇后号也”。又引习凿齿致燕王书云:“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烟肢也。”王昭君出塞后,被封为“宁胡

  • 刀两竜

    1219—1273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五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原名匋两竜。傣族。※匋陇建仔之子。南宋宝祐五年(傣历619年,1257),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与宋朝建立联系,受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