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政堂省

政堂省

官署名。渤海王国仿隋唐制置。据其地位、职能,显系得名于唐之政事堂(宰相办公处)。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是三省中的中枢。比唐之尚书省。掌执行王国的一切政令,为王国最高行政庶务机构。设大内相1人,比唐尚书令,位居宣诏、中台左、右相之上,与左、右相共同审议王国军政要事并作出决定;左右司政各1,为大内相副手,比唐左右仆射,位居宣诏、中台二省左、右平章事之下,分掌左、右6司之官;有左右允各1,比唐左、右丞,佐左、右司政分总6司之事(一说直属于内官的秘书官)。下辖6部12司,6部为忠(掌文官的选授、考课、勋封事务)、仁(掌管土地、钱粮、贡赋)、义(掌礼仪、祭祀、贡举)、智(掌武官任免、军队、军需装备等,是王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礼(掌法律、刑狱,为王国最高司法行政机构)、信(掌交通、水利、屯田、建筑与工匠管理等),分别比唐之吏、户、礼、兵、刑、工6部。各部设卿1,比唐诸部尚书;其副曰少卿,比唐诸部侍郎。12司为:左6司即忠、仁、义3部(正司)和爵、仓、膳3部(支司),由左司政掌管;右6司即智、礼、信3部(正司)和戎、计、水3部(支司),由右司政掌管。各司设郎中1,员外若干人,为司的正副长官,执掌政务。

猜你喜欢

  • 勃特山

    见“巴达哈伤”(414页)。

  • 柳城郡王

    辽封爵。重熙(1032—1055)中,耶律别古得受封;清宁十年(1064),西北路招讨使萧术哲以守边有功晋封;太康元年(1075),驸马都尉霞抹受封;大康中,上京留守姚景行追封。

  • 外尔招拉

    土族语音译,意为“从妻居”,即服役婚。旧时土族的一种婚姻形式。流行于青海互助等地。因男子家贫无力支付彩礼或女家富有缺乏劳力而到女家服役。服役年限由媒人与女家商定,少则3年,多至10年。服役起迄时间可分

  • 额鲁特下五旗

    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营右翼携眷驻防兵。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初仅6佐领。继扩编为8佐领。因人数激增,四十年(1770),编为10领,寻复上升为14佐领。以闲散丁多,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十

  • 福泰

    ?—约1868清代蒙古族起义首领。内蒙古土默特右翼旗人。蒙古族。因不堪旗封建主强行征兵勒派,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七年,先后数次向盟长衙门和理藩院呈控,均无结果。遂于七年,与常明等人领导箭丁2

  • 布利安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对村寨或氏族领袖的称谓。一般为民主推举产生。由有德才、机智勇敢、富有生产与生活组织能力、精明强干、能言善辩、办事公正,并享有威望的男性充任。有老、中、青三种:“阿克哈布利安“即老年首

  • 拓跋濬

    440—465北魏皇帝。452—465年在位。亦作乌靁直懃、乌雷直勤。鲜卑拓跋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孙,恭宗景穆帝※拓跋晃长子,其母为柔然郁久闾氏。少聪达,焘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承平元年(45

  • 尧乐博斯

    1889—1971民国时期新疆官僚。又译尧乐巴斯或尧老博士。原名马穆提吾受,字景福。维吾尔族(一说为汉维混血)。新疆巴楚县人。幼时随姐流落北京,精通汉语。后被哈密王沙木胡苏特带回新疆,担任王府翻译、镇

  • 家伍

    东乡族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组织。以血缘亲疏又分“大家伍”与“亲家伍”。“大家伍”系同一曾祖父或高祖父后代的单个家庭构成;“亲家伍”系同一祖父的后代组成的单个家庭。“亲家伍”的职责为会商办理婚丧祭祀,排解

  • 额古都娘娘

    鄂伦春语音译。又称“埃尼博如坎”。主管天花病的娘娘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患天花病,祈祷此神保佑。祭品为狍子、野鸭、飞龙鸟和酒等。神像是在布或纸上画的3个女人像。相传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