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拾骨葬

拾骨葬

壮族传统葬俗。亦称捡骨葬、二次葬。流行于广西。老人死时,如非吉日,则暂时埋于一地,或装棺“寄葬”在山岩间,经三五年,待骨节脱落后,将其骨捡起、洗涮,从脚到头有次序地装入“金坛”(高约2尺、直径1尺,腹大口小的陶瓷翁)内,埋入父系公墓中,称为“埋骨”。此俗最早见于《墨子·节葬》篇:“楚之南,有啖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啖人国”即指分布于今两广地区的壮族先民乌浒人。新中国建立后,此俗已革除。

猜你喜欢

  • 下多哇罕增·嘉样坚赞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化隆县噶玉沟。7岁从扎巴·罗桑坚赞出家为僧。11岁入夏琼寺经院,从扎巴穹仓受沙弥戒和比丘戒,学习《新论》前之课程。21岁赴西藏,入色拉寺结扎仓学习。在热振大堪布前聆听经

  • 西番宣尉司

    参见“吐番等路宣尉使司都元帅府”(772页)。

  • 胡里改军民万户府

    元地方政区名。胡里改,清代文献作和啰噶或呼尔哈。因设于胡里改江(今牡丹江)附近而得名(或说因袭金胡里改路名)。元初于水达达女真地所设5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治所故址皆认为在今黑龙

  • 西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定都洛阳,因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西汉都城,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隋、唐(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至上元元年即760年

  • 马元骥

    明代文史家。字胜千。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明臣马化龙之子。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入翰林院任馆职。天启四年(1624),同杨涟等上疏,弹劾丞相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陷入狱。崇祯元年(162

  • 札鸠

    即“张登发”(1182页)。

  • 蔡大愚

    1874—约1930辛亥革命志士。字冰吾。四川成都人。回族。早年习经,曾留学日本政法大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回国,主张创办新学,普及教育,改良宗教。曾任嘉定中学教务长,上海中国公学教员、并创办北

  • 古拉兰萨

    1820—1851清代蒙古族诗人。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县)人。协理台吉※旺钦巴勒长子,著名文学家※尹湛纳希长兄。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兼通蒙、汉文,具有渊博的蒙汉古代历史知识和卓越的文

  • 迷考

    景颇族载瓦语音译,意为“偷妻子”。旧时云南景颇族的一种缔婚方式。男子相中某一女子欲娶其为妻,可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婚。若女方父母不同意,就得暂时将女儿藏起来。男方便请媒人偷取女子身上一物,请来巫师问卜,

  • 丽江马哥山起义

    1919年2月,丽江四区傈僳族楚沙扒、阿玉定、彪得扒等人联合当地纳西族、彝族千余人,在马哥山举行反抗官僚地主横征暴敛的武装起义。斗争席卷四、五区,队伍迅速壮大到数千人。起义者以弓弩、砍刀、长标战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