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线礼
傣语称“蜀欢”、“亮欢”。傣族传统礼仪之一。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在祝贺结婚、久别重逢、婴儿新生或建成新房时举行。由年长者将红线拴在被祝贺者手腕上,以求吉祥。在婚礼中,则表示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傣语称“蜀欢”、“亮欢”。傣族传统礼仪之一。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在祝贺结婚、久别重逢、婴儿新生或建成新房时举行。由年长者将红线拴在被祝贺者手腕上,以求吉祥。在婚礼中,则表示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见“木箭”(255页)。
?—578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侯幼突。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武成元年(559),封谯国公,邑万户。天和(566—572)中,拜大将,寻迁柱国,出为益州总管。建德三年(57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
纳西语音译。汉称“百姓”。旧时云南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土司)地区的农奴等级。在云南宁蒗永宁和四川盐源左所等地,约占总户数的67.4%。由农村公社成员演化而来,被世代束缚在土司分配的份地上,人身依附于土司
①契丹符契。圆形,尺寸不详,上方另有圆孔,可穿绳。镀金,缕刻契丹大字“” (意“朕”)。于内侍左承宣处收掌,用黑漆匣盛,每日于皇帝面前呈封一遍。国有紧急事,皇帝亲授使者,使者带于项下,
见“荟福寺”(1599页)。
1654—1681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简纯亲王济度次子。康熙七年(1668),封三等辅国将军。九年,袭和硕简亲王爵。十三年,拜杨威将军,镇江宁(今南京),防吴三桂、耿精忠。次年,移师江西。吴三桂
清代四川大金川土司。亦作巴勒奔。藏族土司嘉勒巴孙。曾从将军岳钟琪出兵羊岗,著有军功。雍正元年(1723),授金川安抚使,自称其地为大金川,居勒乌围,以旧土司泽旺辖地为小金川,由此大小金川分治。以女阿扣
1885—约1938清末民国书画家。原名,字子骧,号企周,别号环中子,又署邛池渔父。四川西昌人。回族。出生小商家庭。少孤贫,癖嗜书画,拜画家周境圹为师,学写意工笔画。初露才华,壮游云南
哈萨克族习俗。又译迟勒迭哈那。意为“诞生礼”。哈萨克人认为生小孩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喜事,也是整个阿吾勒(又译阿乌尔)的喜事,故在孩子诞生的当天晚上(一说二三天内)便要举行庆贺礼,左邻右舍妇女纷纷携带“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