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都拉大寺
伊犁清真寺名。又称买德里斯寺。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同治四年(1865)扩修。旧有房院1处34间,能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和宗教法庭。此外尚有铺面30间,房屋31间,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伊犁清真寺名。又称买德里斯寺。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同治四年(1865)扩修。旧有房院1处34间,能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和宗教法庭。此外尚有铺面30间,房屋31间,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满语音译。“巴牙喇”意为“护军”;“壮大”亦作“壮达”等,意为“十人首领”。清初巴牙喇营所设什长。后金天命(1616—1626)初,每10名巴牙喇之中选1人立为额真,给旗一面,因称小旗额真。后随八旗官
①亦作蕃。党项族称。党项语音“弥”或“名”。西夏党项人自称“番人”。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撰的党项语文和汉语文双解词语集名为《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称为“番文”,西夏文大藏经称为《番大藏经》。 ②中原王朝
吐蕃之别称,又称赤面国。因吐蕃妇女喜以赭色涂面,故名。藏文称作“夏森冬玛坚”,意为“食肉赤面者”,其地称“食肉赤面者之地”。此俗流传内地,唐女效仿之。白居易诗云:“元知妆梳君记起,髻椎面赭非华风”,记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完颜秉德(本名乙辛)海陵王即位时(1149)受封。此前为尚书左丞相兼中书令,与尚书左丞唐括辨等刺杀熙宗于寝殿,立海陵,因受封。天德二年(1150),出领行台尚书省事,被诬与完颜宗
?—1908清末东部蒙古抗垦斗争首领。内蒙古卓索图盟士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蒙古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全面推行放垦蒙地。三十年(1904),组织武装,进行抗垦斗争,活动于
在今甘肃康县境。为氐人所筑,北魏置戍。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北魏裴方明等攻后仇池国君杨难当,难当遣苻弘祖守于此。元徽四年(476),武都国君杨文度遣弟龙骧将军杨文弘伐仇池,破戍兵于此。南齐建武二
487—534北魏末期大臣。本名阿鞠泥或阿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为鲜卑人。祖贺拔尔逗(尔头),镇防北境,遂定居武川。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善骑射,有胆略。正光
见“萧得里特”(2002页)。
见“小云石脱忽怜” (152页)。
旧时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仪式。始于原始时代。《荆楚岁时记》:“周礼有大傩”。初行于民间,逐渐发展成周代宫廷傩礼和民间乡傩。周代,傩仪由巫师主祭,头戴面具,手执傩器,边歌边舞,降神驱鬼,具巫舞风貌。旧时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