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都鲁
蒙古语音译,意为“勇士”。又译拔突、拔都、霸都、霸都鲁、把阿秃儿、八都鲁。“霸都,华言敢勇之士”(《元史》卷162)。蒙古人以其作为贵族尊号,或赏赐征战有功将士,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九世祖合必赤、祖把儿坛、父也速该均享有此称。选武健敢死之士组成的军队,称拔都鲁军。定宗二年(1247),命蒙古人每百户以1名充拔都鲁。
蒙古语音译,意为“勇士”。又译拔突、拔都、霸都、霸都鲁、把阿秃儿、八都鲁。“霸都,华言敢勇之士”(《元史》卷162)。蒙古人以其作为贵族尊号,或赏赐征战有功将士,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九世祖合必赤、祖把儿坛、父也速该均享有此称。选武健敢死之士组成的军队,称拔都鲁军。定宗二年(1247),命蒙古人每百户以1名充拔都鲁。
?—1621后金将领。汉军镶黄旗人。原籍满洲,姓佟佳氏。祖达尔哈齐客游明辽东边境,遂寓居开原,后迁抚顺。天命四年(1919),努尔哈赤征明克抚顺,遂归附。六年,从征辽阳,以功授游击世职,奉命驻守镇江城
见“燕齐”(2545页)。
蒙古语“彻辰汗”的异译,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见“曷苏馆”(1652页)。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书之一。察哈尔主席宋哲元监修,梁建章总纂。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书,铅印,28卷。1966年6月文海出版社出版,共2558页。卷1—7为疆域编卷,8—10为物产编,卷11—21为
见“懿德皇后之诬”(2586页)。
?—1742清朝官员。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固山贝子善巴喇什次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袭札萨克固山贝子。五十八年(1719),尚郡主,封多罗额驸。
左江流域壮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吴凌云的称号。参见“吴凌云”(1075页)、“延陵国农民革命”(820页)。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
清朝将领。鄂伦春族。清初从征台湾、廓尔喀,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嘉庆(1796—1820)时,从参领德楞泰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累官至总管加副都统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