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珪

拓跋珪

371—409

北魏创建者,即太祖道武帝。名亦作涉珪、涉圭。386—409年在位。鲜卑拓跋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孙,献明帝拓跋寔子。为东部大人野干女贺氏所生。代建国三十九年(376),代国为前秦所灭,代民被分为二部,黄河以东属匈奴独孤部刘库仁,河南属铁弗匈奴刘卫辰。珪因年幼随母自贺兰部,投靠库仁。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奔贺兰部依其舅贺讷、被推为主。次年正月,集旧部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即代王位,改元登国,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四月,改称魏王,国号魏。时其叔拓跋窟咄在匈奴独孤部刘显支持下逼南境,诸部骚动,人心顾望,珪惧内难,北逾阴山复依贺兰部,遣使求救于后燕慕容氏,合兵击败窟咄,尽收其众,内部趋于稳定。登国二年(387),南破刘显部。翌年,东败库莫奚和解如部。继讨高车袁纥及豆陈部、纥突邻、纥奚、贺兰、叱如等部。六年(391),西讨黜弗部,北征柔然,破刘卫辰部,获取大量牲畜财物及土地,势力益盛。十年(395),大败后燕慕容宝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次年,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二年(397),乘慕容垂新死,亲总六军40余万,进兵中原,先后攻取晋阳、中山、邺等名都重镇,拥有黄河以北之地,隔河与东晋相峙。次年,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署百工伎巧10余万,以充京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七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称帝,改元天兴。追尊远祖毛以下27人皆为皇帝。定京畿东到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陂,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在位期间,广泛招纳人才,起用汉族士人,效法中原王朝,制定典章制度,建省台,置百官,立爵品,正封畿,定律令,申科禁。重视农业生产,息众课农,计口授田,屯田垦荒,减轻租赋;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皆同编户,悉令选籍;兴学校,增加国子太学生,并为五经群书置博士官等,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鲜卑社会的发展。晚年为政暴虐,疑杀百官,朝政衰废。天赐六年(409),为次子拓跋绍所杀。明元帝永兴二年(410),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改谥道武皇帝。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改庙号太祖。

猜你喜欢

  • 敕连可汗

    即“吴提”(1072页)。

  • 诺延达喇

    见“吉能”(680页)。

  • 贵由赤

    即“贵赤”(1654页)。

  • 勐罕傣族反土司斗争

    1934年,车里宣慰使委其弟召孟麻尼坎到云南西双版纳勐罕当土司,上任后,巧立名目,百般掠夺,强行征所谓“拴线钱”、“土司马匹钱”、“枪支钱”及各种杂税,限制交清。全勐人民不堪其苦,起而反抗。召孟麻尼坎

  • 兰陵王入阵曲

    南北朝和隋唐时乐舞曲名。以语兰陵武王高长恭入阵勇战状而得名。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王高澄第四子,北齐王宣帝高洋侄。史称其“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自以为不能使敌人畏惧,常戴面具出战。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

  • 瑚噜木什

    清卫拉特蒙古青海和顾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硕实汗第七子。驻牧青海和硕特右翼,为青海和硕特8台吉之一。顺治六年(1649),因助清军讨河西并招降西宁城,获赐“巴图尔额尔德尼岱青”号。为清外札

  • 走敖特尔

    蒙古族放牧的方式之一。是蒙汉合璧词,意为“移场放牧”,俗称“走场”。蒙古牧民由常年固定的牧场转移到其他牧场放牧,称“走敖特尔”。而固定牧场之间的移动不称走敖特尔。多在春、夏、秋三季进行,走场的主要原因

  • 萧公弼

    见“萧辅道”(1998页)。

  • 乌力楞

    鄂伦春族和游猎鄂温克人的一种公社组织。鄂伦春语音译,由通古斯语“乌力尔托”一词引申而来,意为“子孙们”。最初由同一父系祖先之三四代后裔的个体小家庭组成,户数不等,少则3—4户,多则10余户。户数不多的

  • 苗民官

    官名。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限于苗族)所置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当,因其故俗,使之抚绥土民,谨守疆土,修职贡,听征调,无相携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