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祜族

拉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普”、“拉祜纳”、“拉祜西”。清代汉文史籍称“倮黑”,解放后统称“拉祜”。人口411476 (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思茅、临沧地区,其中50%聚居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其祖先源于由青藏高原南迁的古代羌人,汉晋时期与其他南迁的一些羌语族体被泛称“昆”或“昆明”,唐时称“锅错蛮”,分布在今云南金沙江以南地区。公元17世纪以后又分东西两路大规模南迁,逐渐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唐宋时受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清时期除受中央王朝统治外,还受傣族封建领主管辖。公元18世纪至20世纪初,曾联合附近各族人民不断反抗清王朝和傣族土司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由于历史原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放前分布在澜沧县东北及临沧、双江、景谷、镇沅、墨江、元江等地的拉祜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分布在澜沧县西南及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的拉祜族,因直接或间接受傣族土司统治,经济受封建领主支配,某些地区甚至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残余。婚姻实行一夫一妻族内婚制,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包办婚姻很少。普遍信奉万物有灵和大乘佛教,少数还信近代传入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节日有火把节等。传统舞蹈有芦笙舞。语言属汉藏语族藏缅语系彝语支。有通行不广,原由西方传教士创制,解放后经过改革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成立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使拉祜族人民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猜你喜欢

  • 十六天魔舞

    元代蒙古宫廷乐舞。简称天魔舞。中国南北各族交往频繁,音乐、舞蹈艺术互相融会,早在唐代就有此舞,王建《宫词》云:“十六天魔舞袖长”。后被喜爱歌舞的蒙古贵族收纳,元朝宫廷作为歌舞百戏之一,在宫廷饮宴中演出

  • 按塔安口

    见“那斯昂库”(931页)。

  • 麹伯雅

    ?—619隋时高昌王。祖籍金城榆中(今兰州榆中县)。一说为高昌王※麹坚子,隋开皇十年(590)后,嗣高昌王。一说为※麹嘉六世孙,继麹乾固之后,于隋仁寿元年(601)即位,次年改元延和。其父正室为突厥可

  • 图们汗

    1539—1592明代蒙古可汗。全称扎萨克图图们汗,汉文史籍译作土蛮、土买汗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五世孙,※打来孙汗长子。嘉靖三十七年(1558)即汗位,驻帐于察哈尔万户,游牧于西拉木伦河流域。时

  • 完颜

    ①辽、金及明代时期女真族部落名。辽、金完颜部下分12部,如按出虎水完颜部、泰神忒保水完颜部、神隐水完颜部等。最初均活动于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明完颜部为建州女真诸部之一,万历十六年(158

  • 陇寿

    ?—1525明代四川芒部土官。彝族。初为土舍,因原土知府绝嗣,作为亲支应袭,与庶弟陇政及兄妻支禄争权,仇杀不已。为芒部僰蛮首领阿又磉所乘,倡乱流劫,直至正德十五年(1520)始平。时奉镇巡官命护印。嘉

  • 宝伊钱局

    清代新疆伊犁钱币铸造机构。乾隆四十年(1775)设置。位于惠远城西街。由抚民同知管理。有炉2座。以乌什、喀什噶尔(今喀什)、喀喇沙尔(今焉耆)等处铜3900斤,本地产铜6000余斤、铅4200余斤、点

  • 娘若香波

    吐蕃古堡名、地区名。地处今后藏,即藏麦与藏兑之间地区,北界日喀则、扎西岗、彭措林,东界楚河,西至拉孜,南至萨嘉。最初为“十二小邦”之一。据《德乌佛教史》及《贤者喜宴》载,其王为洛昂吉仲,其王宫即娘若香

  • 八番

    一作八蕃。元代对唐宋以来南宁州龙、方、石、程、韦、洪、卢、张八大姓所统少数民族的总称。分布在今贵州中部及西南部。五代时,楚王※马殷为镇压南宁州溪洞诸蛮的反抗,将邕管柳州八姓兵留下轮番戍守其地,并由大将

  • 解如部

    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族属不明,居女水(在漠北土拉河西、鄂尔浑河上游)流域,与叱突邻部唇齿相依,周围有高车、柔然、鲜卑部落活动,与北魏未发生臣属关系。以游牧为业。北魏登国三年(388),因道武帝拓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