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托托日宁赞

拉托托日宁赞

吐蕃赞普。又称拉托托日赞。《唐书》作佗土度。藏史传称,因其奉佛,百岁时又生新齿,耳长如佛耳,故名。敦煌吐蕃藏文文书称拉托尼雅赞。赞普托杰托赞之子。《德乌佛教史》载,其母为民女若容萨东杰。据藏史载,相传在其60岁时,得天降的佛经经咒、佛塔等6种佛教文物,均装在一个宝箧内,传为《宝箧经》。时吐蕃人无文字,又不知佛教,故不解为何物,遂以金汁碧玉供奉,称之为“年波桑哇”,意为“尊严秘密”。这些被后世神化了的文物,可能是最早从外界传入吐蕃的佛教文物。藏史多以此作为吐蕃佛教之始或“吐蕃佛教的象征”。又传其为“光护佛”或“地藏王”之化身(见《德乌佛教史》)。但当时仍以“穆本”之本教为其信仰。

猜你喜欢

  • 天鼓

    壮族民间故事。流传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叙述壮族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地区被封建王朝残酷镇压与剥削的惨状,并述有一老人曾在一山洞看见一面“天鼓”,旁有一白发老人云:此鼓乃“侬天子”(即侬智高)

  • 北魏圣武皇帝

    见“拓跋诘汾”(1360页)。

  • 割利

    见“哥利”(1835页)。

  • 劝人恤出痘碑

    碑铭。清代驻藏官员关于善待出痘患者及改良其死后丧葬习俗的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钦差驻藏大臣和琳撰文。碑文为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汉文全文载《卫藏通志》。内劝人勿将出痘疹者逐于旷

  • 镇远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代置梓姜县,隶奖州。宋为邛水县地,属思州。绍兴元年(1131),以黄平城名镇远州,始得名,非今县地。元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治所在今镇远镇。至元十八年(1281),改为镇远军

  • 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

    蒙文史籍。音译《沙拉·图吉》,简称《大黄史》、《黄史》、《蒙古黄史》。学术界对其作者说法不一,一说为喀尔喀台吉图巴,一说为善巴达尔·绰克图·阿海,又一说为鄂尔多斯部的图巴济农。约成书于清崇德八年至康熙

  • 昔里钤部

    1191—1259蒙古国将领。一作昔里甘卜。唐兀人。本名李益立山。河西沙州(今甘肃敦煌)人。答儿沙之子,初仕西夏,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率部降蒙古,次年,受成吉思汗命与忽都铁穆儿招谕沙州,以救首

  • 盐课司土副使

    官名。明代在内地井盐、矿盐产地,设盐场、盐井盐课司大使、副使,隶盐课提举司。在少数民族产盐区亦以当地归附的土民头目任盐课司土副使,为管盐的世袭小土官,亦有不许世袭者。云南省剑川州弥沙盐井、浪穹县顺荡盐

  • 杜尔伯特部右翼前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九年(1754),汗车凌从子刚多尔济自准噶尔地区率众千余户归清,封札萨克多罗贝勒,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

  • 汉归义羌长印

    汉王朝颁赐西域羌族首领之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新和县于什格提古城。汉朝对羌族归附的许多部落首领多封官授爵,有王、侯、君、长等。同时颁发印绶,有铜质、银质、金质等。此为其中之一。铜质篆刻阴文,卧羊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