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坝语

扎坝语

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道孚县和雅江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7千左右。扎坝语没有方言差别,两地扎坝语语音上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不影响彼此交际。以道孚扎坝区扎拖乡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有53个。塞音、塞擦音、擦音均分清、浊和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舌面中5套,有唇齿部位擦音,鼻音、边音分清、浊两套,小舌部位的塞音处在消失之中。有复辅音71个,分二合和三合两类。二合复辅音中以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的形式占大多数,三合复辅音很少。有18个单元音,分鼻化与非鼻化两套。复元音以后响为主,由i、u、y 3个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无辅音韵尾。有3个声调,读音不大稳定,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11类。名词可加后缀表示复数,方位名词较丰富。量词较丰富,分名量和动量两类,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多数。动词有人称、数、体、语气、式、态、趋向、自主和不自主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变化、加前后缀、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丰富的类别范畴。形容词有级语法范畴,分普通级、次高级、最高级和过量级,分别用加前缀或后缀等方式表达。基本形容词采用叠音形式,叠音形容词如表示程度加深可再重叠。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领属、工具、受动、处所、时间、比较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有:单音节和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中有部分外来语,其中藏语借词占的比例最大,约占20%左右,内容偏重于宗教、文化和抽象概念。汉语借词较少,占词总数的3%左右。构词方式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种。

猜你喜欢

  • 着由万户府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元是为十三万户之一,称札由瓦万户。明承元制,仍置万户府。驻地在今西藏隆子县境。永乐七年(1409),万户搠巴星吉卫阿儿的占遣使入朝贡马及方物,获赐钞、币、袭衣等。后,该万户府之政

  • 沙里福汗

    1900—1940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民族上层。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出身于贵族世家,年青时就读于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蒙哈学堂,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7年被杨增新任命为福海县知事(县长)。1933年

  • 宛邑

    古邑名。春秋战国时为楚地,即今河南南阳市。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大良造白起攻楚,取宛,即此。后,秦昭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周改名上宛县。南北朝时,境内※廪君蛮或※槃瓠蛮后裔,渐向北迁,至

  • 木森

    1401—1411明代云南丽江土官。原名阿土阿地,字升荣,号大林。纳西族。丽江军民府知府木土长子。明宣德九年(1434),袭父职。正统三年(1438)和四年,领兵从云南总兵官黔国公沐晟征麓川,奋勇破寨

  • 主首

    金、元村社吏役。金代农村中乡置里正,村设主首。300户以上村社设4人,200户以上设3人,50户以上设2人,50户以下设1人,协助里正禁察非法之事。元代农村一般分置乡、都二级,乡设里正,都设主首,负责

  • 昭觉县

    地名。清宣统二年(1910)置。汉为越嶲郡所辖卑水县地,沿至南朝宋。齐、梁时属越巂僚。宋归沙麻部。元初属中县,中叶改置北舍县,隶建昌路。明隶建昌卫。清乾隆(1736—1795)间设交脚汛衙门。同治七年

  • 乌古斯可汗传

    见“乌古斯可汗的传说”(354页)。

  • 蒲察胡盏

    金初将领。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人。女真族。蒲察氏。年18从军,袭父为谋克。天辅(1117—1123)间,从完颜娄室迎战西夏兵3万于天德路,以兵3百败敌两千。天会三年(1125),金军攻太原,以所领千户

  • 戈拉

    独龙语音译,即木锄。见“时而魁”(1068页)。

  • 通哇顿丹

    1567—?明代西藏察木多地区帕巴拉呼图克图三世。又名索南朗杰。藏族。出生于隆布上部。于康区南部、波密、察木多、八宿等地传经说法。屡应丽江土司邀请,往来于芒康、迪庆间,弘扬佛法,曾一度长驻芒康。后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