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威墓志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刻制。1974年出土于宁夏同心县韦州,今存宁夏博物馆(一说192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存武威文庙)。石方8寸,文盖完好。志上端侧面有粗率的线刻缠枝卷叶花卉一枝,志文33行,正文20行,行20字,行书撰写。墓志主人慕容威(695—756)为唐代吐谷浑王族,慕容宣彻子,历受唐封左武卫郎将、左领军卫大将军、长乐州游奕副使,尚武则天皇后侄孙女。志内记其行状及所任官职等。是研究唐代吐谷浑的珍贵实物资料。参见“慕容威”(2437页)。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刻制。1974年出土于宁夏同心县韦州,今存宁夏博物馆(一说192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存武威文庙)。石方8寸,文盖完好。志上端侧面有粗率的线刻缠枝卷叶花卉一枝,志文33行,正文20行,行20字,行书撰写。墓志主人慕容威(695—756)为唐代吐谷浑王族,慕容宣彻子,历受唐封左武卫郎将、左领军卫大将军、长乐州游奕副使,尚武则天皇后侄孙女。志内记其行状及所任官职等。是研究唐代吐谷浑的珍贵实物资料。参见“慕容威”(2437页)。
藏语音译。“科巴”意为“需要的人”;“科巴尼亚”意为“间日需要的人”,解放前四川省甘孜藏族地区对※“科巴”等级中的有期科巴的称谓。多来源于外来的逃亡农奴、奴隶、破产牧民及解除差巴(支差的人)身分者,也
见“萧辅道”(1998页)。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
见“必把锡鄂特罕”(633页)。
见“招讨使”(1375页)。
见“㑽让”(2369页)。
土家族传统手工织品。土家语音译,意为织锦。一种织锦花被面。流行于湘、鄂土家族地区。织物以红、蓝、白色棉线为经线,选各色棉线为纬线,采用通经断纬挑织而成。用三块连在一起,每块两端是花边,构成一幅完整图案
元代驿站名。俗称“辇路”。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4驿路之一。元朝皇帝每年夏初从大都至上都避暑,多走此道。共18站:从大都出发,经大口(今海淀北境)、黄堠店、皂角(约今太平
见“颇剌淑”(2139页)。
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和首领名。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正式规定八旗的基本单位※牛录,以及该单位首领牛录章京(前称※牛录额真)的汉文名称,俱称为佐领。雍正四年(1726),颁给佐领图记以作文移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