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单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活剌浑水(今呼兰河)流域。强盛时下辖十四分部。完颜部首领劾里钵时(1074—1092年在位),该部结乌古论部所辖14分部、蒲察部所辖7分部,与完颜部争战,兵败降附。完颜阿骨打(金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该部人以部名为姓氏。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广平郡。与皇室完颜氏“世为姻婚,娶后尚主”(《金史·后妃传》)。在女真族推行汉化过程中,该氏多改为汉姓杜。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活剌浑水(今呼兰河)流域。强盛时下辖十四分部。完颜部首领劾里钵时(1074—1092年在位),该部结乌古论部所辖14分部、蒲察部所辖7分部,与完颜部争战,兵败降附。完颜阿骨打(金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该部人以部名为姓氏。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广平郡。与皇室完颜氏“世为姻婚,娶后尚主”(《金史·后妃传》)。在女真族推行汉化过程中,该氏多改为汉姓杜。
①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符二年(1099)六月,西夏派遣宋朝的使臣中有德明雅卜裕木攀等人。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②(?—1732)清朝大臣
?—1781清朝蒙古王公。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郡王鄂勒斋图第三子。初授二等台吉。雍正七年(1729),尚县君,封固山额驸。九年(1731),赐乾清门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
藏语音译,即松耳石,又称绿松石。是藏族常戴的玉石类装饰品。有绿、白、红之分。这种宝石有些出自汉地,有的产于西藏。现广泛流传,男女均佩戴,也多用于装饰各种器物,以示珍贵。佩玉之俗始于吐蕃,并转为官员※章
辽代地名。一作大牢古山。在西京道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境内,临宋朝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之北界。辽道宗清宁年间(1055——1064),曾立砦刻石,划西南边境地界于天池(今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
?—1063辽臣。字乙辛。为辽太祖淳钦皇后弟※萧阿古只六世孙,丰国王※萧孝友子。史载其口吃,眼斜,卷发,伯父孝穆见之曰:“是儿状貌,族中未尝有。”及壮,魁梧桀傲,好扬人恶。 (《辽史》卷114)兴宗重
?—1530明代蒙古朵颜卫领主。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次子。受明封指挥同知。勇猛善战,常联合察哈尔部袭击明境。正德十年(1515),因数请明朝加赏未遂,率千余骑毁
元代管理地方寺院僧尼事务之官署名。元初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命帝师(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高僧)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至元二十八年(1291),于杭州设行宣政院。至大四年(1311)罢
?—1757清朝大臣。蒙古镶白旗人。乌梁海济勒门氏。初任理藩院笔帖式,累迁郎中。乾隆三年(1738),升侍郎。八年(1743)、十二年(1747),二次率准噶尔使者入藏熬茶礼佛。十六年(1751),迁
又记作“鹘吕尀”。契丹语,意“偷时”。契丹族对“放偷”的称谓。旧俗,正月十三日,放国人做贼3日,偷盗不以为罪,如盗及10贯以上,方依法遣之。
即“罗藏丹森讲索”(1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