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克吐恩
兽毛皮褥子。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黑龙江省逊克和爱辉县地区,则分别另称“奥沙师克吐恩”或“滑黑师克吐恩”。一般用狍、鹿、犴腿皮制作,因其不易掉毛。用狍腿皮作,一条需用80至百余张皮;用鹿、犴腿皮,只需20多张。为了美观,制作时多注意拼花纹,有的还在边上镶獾子等皮。3天制成,能使用5至7年。也有用犴毛制的,1只犴的毛即可,制法是将犴毛搓成绳,然后用马尾毛串连起来,可用3年。
兽毛皮褥子。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黑龙江省逊克和爱辉县地区,则分别另称“奥沙师克吐恩”或“滑黑师克吐恩”。一般用狍、鹿、犴腿皮制作,因其不易掉毛。用狍腿皮作,一条需用80至百余张皮;用鹿、犴腿皮,只需20多张。为了美观,制作时多注意拼花纹,有的还在边上镶獾子等皮。3天制成,能使用5至7年。也有用犴毛制的,1只犴的毛即可,制法是将犴毛搓成绳,然后用马尾毛串连起来,可用3年。
即“阴河”(933页)。
黎语称“沃凡”,意为“做富人”或“做主人”。参见“龙仔”(493页)。
西域名马。亦译称阿鲁骨马、阿尔古玛克马。因产于西域,故又称西马。明代土鲁番、哈密、亦力把里等地的游牧部落作为上等贡马和礼物进献明朝和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等。俺答汗赠送第三世达赖喇嘛的礼品中亦有此马
即“乌春”(329页)。
苗族民歌。多为揭露官吏、地主或商人剥削、欺压百姓及民众奋起反抗等内容。大都包括起义斗争经过或颂扬民族英雄等内容。如《张秀眉之歌》(又称《十八年反政》)、“九松之歌”、“吴八月之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历
1903年,英印政府派遣荣赫鹏上校以谈判通商为名,率军直抵西藏岗巴宗。由于该地设防,又调集庞大兵力突然从亚东、帕里入侵。1904年,在曲米新古设和谈骗局屠杀藏军,并在江孜经激战进入拉萨。英军沿途烧杀劫
※西羌的一支。又作黄祗羌、黄石羌。原居青海湟水流域。西汉元康三年(前63),参加西羌起义,与先零、罕开等羌反抗汉朝的压迫。为汉将赵充国镇压,部众数千人降,隶属汉金城属国。东汉初,一支出现于武威南山,被
①河名。藏语称“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在西藏自治区西部,源出冈底斯山之北,西北流汇噶尔河后,流出国境称印度河,经克什米尔折而南流,经巴基斯坦流入阿拉伯海。全长430公里。②镇名。1965年置,在
见“撒麻耳干”(2495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小老头”。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木戛地区拉祜族对18—19岁仍未成亲的小秋子的泛称。称这个年龄未嫁的姑娘为“牙迷哈毛”,意为“老姑娘”。解放前拉祜族盛行早婚,男性一般15—16岁,女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