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西藏宫名。梵语音译,意为“佛教圣地”。在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藏语原称“玛波日”,意为“红山”。相传自公元7世纪中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在此山南麓依山建宫室后,始有此名。早年凿建的藏王修法洞“却杰珠普”位于红山顶部,至今尚存,余皆遭雷电与兵燹毁坏。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命第巴索南绕丹主持重建,至十年(1653),建成白宫部分,遂从哲蚌寺噶丹颇章迁此。该处遂渐成为西藏政教中心。康熙十八年(1679),桑结嘉错任第巴后,集中西藏大量财力、物力,历时三年,鸠工建成红宫部分。后历经不断增修扩建,始具有现在的规模,成为高耸于拉萨市内的一座辉煌壮丽的宫堡式建筑群。全部为土木石结构,东西宽420米,进深约300米,最高的宫室13层,其金顶距地面117米多。共有房屋近万间,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全部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其中有宽大的石砌阶梯,有供达赖等举行庆典、处理政教事务和居住的东大殿、东西日光殿和寝宫,专门供奉五世和七至十三世达赖肉身灵塔的灵塔殿、享堂,众多的佛殿、经堂、廊庑、庭院。还有摄政、噶厦、译仓的办事房,僧官学校的教室、僧舍等。宫内存有大量精美的塑像、雕像、卷轴画、壁画、佛经、史籍、法器、供器、幔幛、清朝皇帝牌位,明清两朝赐的匾额、封诰、册印、礼物。五世达赖灵塔高约15米,系用3721公斤黄金页皮和无数珍珠、宝石包裹,镶嵌而成。解放前,其管理机构称孜恰列空,意即布达拉宫管理处,由机巧堪布,即总管堪布主持。解放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翁钦达拉

    清代四川孔撒土司弟。藏族。乾隆二年(1737),瞻对土司因地方纠纷,终年不休,经其从中调解始息。诏四川总督遴员勘查地界、分疆,授安抚使职,遂与其兄分析地土,领麻书土司。五十七年(1792),随福康安西

  • 戛劳

    见“牯脏头”(1665页)。

  • 苏尔河卫

    见“蜀河卫”(2360页)。

  • 祭腾格尔

    祭天仪式。“腾格尔”(又作腾格里)为蒙古、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天”或“长生的天”。此俗古已有之。早在蒙古国建立前,蒙古族先世即有“悬肉祭天”之仪。至元代,宫廷亦有“拜天之礼”,凡国有大事,每逢出征、行

  • 合答

    见“哈答”(1630页)。

  • 瓜州之戎

    古族名。①参见“陆浑之戎”。(1189页)。 ②即允姓之戎居敦煌者。参见“允姓之戎”(402页)。

  • 法一丹大

    官名。满语音译,“法一丹”,亦作“法一旦”,意为“仪仗”或“队列”。加汉满语“衙门”,为“法一丹尼衙门”,即清代“銮仪卫”。加满语“尼雅尔玛”(原义为“人”),为“法一丹尼雅尔玛”,即銮仪卫中“校尉”

  •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西夏文译者佚名。题款载西夏仁宗御校。1卷,木刻本,页面19.1×9厘米。前有说法图和发愿文。经文分32分,每分前有标题一行,如“法会因缘分第一”等。

  • 麦宗

    南宋末云南通安州(今丽江坝区)摩娑首领。原名牟保阿琮。牟乐牟保之子。7岁,即识象形文字。及长,旁通吐蕃诸族之书。后创制本方文字。丽江县白沙岩脚村有“番字岩”古迹,“难译其语”。历代史志皆认为是“麦宗墨

  •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须是辽太祖※弘义宫和辽穆宗※延昌宫之一石烈。又,在※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