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朗语

布朗语

我国布朗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布朗族有82280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和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布朗语有如下特点:有单辅音26个,复辅音35个;有单元音9个,复合元音16个。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起着区别词义的作用,共有3个,即35、33、31。声调的调值在没有对立的情况下,不太稳定,有时还因人而异。如35调有时又可读为高平调;31调有时又读为稍高或稍低的降调;3个声调都对立的音节较少。辅音都可以居于音节的开头,也可居于音节的末尾。节尾辅音有10个:-m、-n、-η、-p、-t、-k、-、-h、-1、-l。布朗语的词汇中,有许多傣语借词,这些借词大多是借音,涉及各个方面。如:“箫”、“笛”、“鞋”、“叔父”、“缅寺”等等。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中心语或中心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布朗语分布朗方言和乌方言。布朗方言的布朗族自称plaη31,分布上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二县;乌方言的布朗族自称u55或va11,他称“蒲满”,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等县。

猜你喜欢

  • 鸠民

    见“鸠僚”(1103页)。

  • 带地制

    解放前我国东北延边一些朝鲜族地区的地主对佃农一种双重剥削方式。当地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除规定收成时对半交租外,还必须额外给地主无偿代耕一定数量的土地,谓之“带地”,故名。

  • 虎方

    即“徐夷”(1893页)。

  • 长白山

    山名。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满语称“果尔敏商坚阿怜”,一作“果勒敏珊延阿林”。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等。古称不咸山、盖马大山、从(徒)太山、太白山、白山等,所

  • 裴矩

    548—627隋朝大臣。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弘大。北齐时为高平王文学,北周时,任定州(治今河北定县)总管杨坚记室。入隋,迁给事郎等职,参加讨伐陈朝之役,撰有《隋开业平陈记》。开皇十年(590)

  • 李怀节

    见“阻午可汗”(1259页)。

  • 傣拳

    傣族传统民族武术。流传于各傣族聚居区。是傣族男子为防卫和文娱体育活动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拳法多用下肢力量,矮桩步法,拳架较小,有完备的套路,技法多模拟猿猴、孔雀等动物动作。演练时常以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节

  • 火峒

    壮族古地名。又称火洞。北宋时,属邕州左江道。地当今广西靖西县化峒。为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起义地点之一。

  • 石世

    339?—349十六国时期后赵第四世皇帝。349年在位。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母为前赵主刘曜女安定公主。初封齐公。以母出尊贵,获宠于石虎,甚得偏爱。建武十四年(348)

  • 支谶

    见“支娄迦谶”(2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