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楚克
清代新疆地名。 ①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乾隆二十三年(1785),设巴尔楚克军台,位于今新疆巴楚县东南比力克勒克里,又作巴勒克勒克。此三地名为同名异译。 ②见《清朝续文献通考》。道光十二年(1832),筑巴尔楚克城于巴尔楚克军台西北沙瑚尔,移“巴尔楚克”名于此。光绪九年(1883),置玛喇巴什直隶厅,设水利抚民通判,亦称用其他回庄之名为厅名。二十九年(1903),改为巴楚州。1913年降为巴楚县后,始移县治于今巴楚县址。
清代新疆地名。 ①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乾隆二十三年(1785),设巴尔楚克军台,位于今新疆巴楚县东南比力克勒克里,又作巴勒克勒克。此三地名为同名异译。 ②见《清朝续文献通考》。道光十二年(1832),筑巴尔楚克城于巴尔楚克军台西北沙瑚尔,移“巴尔楚克”名于此。光绪九年(1883),置玛喇巴什直隶厅,设水利抚民通判,亦称用其他回庄之名为厅名。二十九年(1903),改为巴楚州。1913年降为巴楚县后,始移县治于今巴楚县址。
①见“㑽让”(2369页)。 ②见“钠若”(1266页)。
清代喀尔喀蒙古的法令汇编。亦称《喀尔喀吉鲁姆》、《喀尔喀三旗法典》。由喀尔喀王公领主分别制订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其法律效力自诸法令颁行日起维持到1924年第八世哲布尊
①见“屈利俟毗可汗”(1546页)。②见“莫何”(1823页)。
见“可吉河卫”(492页)。
突厥语ishkagha音译。伊希克(ishk),意为“门”,阿噶(agha),意为“主人”;合译为“门的主人”或“司门”。为※叶尔羌汗国最重要的官职之一,直接掌管宫廷的侍卫军队,相当于成吉思汗时代的※
元朝管理和训练回回炮手及军匠的机构。至元八年(1271),元世祖遣使至波斯征调回回炮手军匠,宗王阿不哥以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人应诏。至元十年(1273),蒙古军借回回炮手之助,攻克南宋江汉重镇樊城、襄
元边疆地区官署名。斡端(今新疆和田译称)原为西辽属地。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蒙古将哲别擒杀乃蛮王子屈出律后,蒙古军继续攻取西辽辖地,其地遂入蒙古,置达鲁花赤以统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36),
见“郑买嗣”(1520页)。
?—316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子。有勇略,善统军。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次年,奉命统领西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是岁,南掠并州(今山西境),
?—1218金大臣。本名抄合。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招讨司人。女真族。粘割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历教授、主簿,累迁河北大名提刑知事、泰定军节度副使、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贞祐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