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塘

巴塘

地名。位于理塘以南,东界义敦,南界德荣,西界宁静,北界白玉。古为白狼国地。明为长河西、鱼通、宁远辖地。清初吴三桂据滇时,为西藏所占。有喇嘛寺,由达赖喇嘛委派堪布掌管黄教,拉藏汗委派大小第巴管理地方政务,数年一换,历代相传。拉藏汗被杀后,康熙五十八年(1719)护军统领温普率兵入其地,受招抚,输纳钱粮、承应差使,挽运军饷。五十九年,划归云南丽江土知府管辖。后因四川用兵,暂改属四川。雍正五年(1727),副都统鄂齐会勘界址,于宁静山、喜松工山立界碑,山以内为巴塘所属,山以外隶达赖喇嘛。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从征有功授土司为宣抚司。五十四年(1789),定南墩以西西藏所管地归驻藏大臣管理;巴塘以东土司地,归四川省将军、提督衙门管理。设塘汛官兵,由阜和协副将兼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驻藏大臣凤全于此举办垦政,被杀。宣统元年(1909)改流,改设巴安府,后改巴安县。

猜你喜欢

  • 阿拉克忒睦尔

    见“阿刺知院”(1227页)。

  • 北魏高宗

    见“拓跋濬”(1359页)。

  • 瓜尔察部

    见“卦尔察部”(1300页)。

  • 著藏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一作着藏簇。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永乐十六年(1418),其族首领失加谛等赴京师贡马,明廷授其为正千户,赐诰敕、冠带衣、币等。宣德元年(1426),故土官正千户些的子昝秀癿等来朝

  • 脱因

    ①元代汉语白话。为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佛教僧人的称谓。一说“脱因”一词系为汉语“道人”的蒙古语译称。元代文献和碑铭中音译作“脱因”,义译为“和尚”、“和上”。 ②即“托音”(750页)。

  • 撦力克

    见“扯力克”(1054页)。

  • 岩大五

    约1836—1871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本名顾馥春,参加哥老会后,为首领之一,称大五,故称岩大五。贵州都匀府凯塘(今凯里凯棠寨)人。苗族。咸丰三年(1853),参加※高禾、※九松领导的苗民起义

  • 和礼霍孙

    元朝大臣。又译和鲁火孙、和鲁霍孙、火鲁火孙、火礼霍孙。蒙古人。世祖至元五年(1268),任翰林待制兼起居注。九年,谏言选汉官子弟入蒙古字国子学,习蒙古字。十年,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会同馆事,主朝廷咨访,降

  • 郎慈苗

    苗族之一支。居住在贵州威宁一带。有产翁坐褥习俗。父母将死俟气初绝时,将头扭向背后,谓之好看后人。今已无此习俗。详见“苗族”(1335页)。

  • 于仲文

    545—612北周、隋大臣。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先祖代人,后迁洛阳、长安。燕国公、大左辅※于寔子。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