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庞古蒲鲁虎
金大臣。中都路(治今北京市西南)猛安人。女真族。尼庞古氏。明昌五年(1194)进士。累官尚书省令史。从平章政事仆散揆反击宋进攻,兵罢,任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改东平府治中,历环州、裕州刺史,翰林待制,开封府治中,大理卿。擢知河南府事,兼河南路副统军。贞祐四年(1216),为陕州宣抚副使兼西安军节度使,备御蒙古,同年,蒙古军攻潼关,御战,兵败战死。
金大臣。中都路(治今北京市西南)猛安人。女真族。尼庞古氏。明昌五年(1194)进士。累官尚书省令史。从平章政事仆散揆反击宋进攻,兵罢,任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改东平府治中,历环州、裕州刺史,翰林待制,开封府治中,大理卿。擢知河南府事,兼河南路副统军。贞祐四年(1216),为陕州宣抚副使兼西安军节度使,备御蒙古,同年,蒙古军攻潼关,御战,兵败战死。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岳喜卫,并说清代有岳喜河,在阿勒楚喀(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20余里入松花江。
参见“玛木特衣”(952页)。
碑名。原碑在云南丽江(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西的石鼓。清嘉庆八年(1803)九月,云贵总督觉罗琅玕立。碑高122厘米,宽60厘米,碑额四字,篆文;碑文12行,右行,正书。内容记述云南省丽江府维西厅(今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阿黑塔赤”、“阿黑塔臣”。《元朝秘史》释为“管马的”、“管骟马的”。《元史·舆服志》:“圉人……国语曰阿塔赤。”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成吉思汗)即蒙古部汗位始置。元
374—431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为罽宾王支胤。精通经律。宋元嘉八年(431),应宋文帝之请,经由狮子国(斯里兰卡)、阇婆国(瓜哇),至宋都建康(今南京),住祗洹寺,从事译经。
1622—1699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生于多麦南部曲科附近之赞莫纳,从散华活佛出家。先后在西藏郭芒扎仓、达仓热哇堆等地聆听教程,学习经法。获林赛噶居学位。按西藏地方噶丹颇章旨意于顺治九年(165
南北朝时期柔然国相和学者。西域人。约南朝宋代(420—479)后期在柔然任事。柔然前期,国政疏简,不识文书,刻木记事。自五世纪初社仑建立柔然汗国以后,不断与北魏、南朝及西域交往,学习各族文化,渐知书契
即“笃进”(1677页)。
西夏宗室。党项羌族。夏桓宗时(1193—1206)官武节大夫,天庆四年(1197)正月,奉使金国贺正旦。官至御史大夫。为官廉约清峻,毫不妄取,刻厉若贫士。其所居庐舍萧然,仅以庇风雨。
土族语称“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即“转轮轮”。土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历史悠久,流行于青海互助县农村。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举行。过去一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把大板车的车轮连同车轴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