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脑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地方军政机构。隶陕西行中书省。辖黄河以东盐州、夏州等西夏故地。武宗至大三年(1310)置,治察罕脑儿(汉语称白海,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原为世祖子安西王忙哥剌分地,置有蒙古4千户。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死,安西王阿难答谋取帝位被杀,分地被夺,因置宣慰司。泰定帝元年(1324)遣皇侄八剌失里出镇察罕脑儿,废宣慰司,文宗即位(1328),复立。
元地方军政机构。隶陕西行中书省。辖黄河以东盐州、夏州等西夏故地。武宗至大三年(1310)置,治察罕脑儿(汉语称白海,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原为世祖子安西王忙哥剌分地,置有蒙古4千户。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死,安西王阿难答谋取帝位被杀,分地被夺,因置宣慰司。泰定帝元年(1324)遣皇侄八剌失里出镇察罕脑儿,废宣慰司,文宗即位(1328),复立。
见“额济纳土尔扈特部”(2537页)。
清朝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子乘,号吏隐居士。长秀之子。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工部郎中。著有《随轺笔记》、《玉林诗草》、《可青诗余》及《鉴初集》。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的一次战役。河桥,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晋泰始(265—274)末,杜预以孟津渡险,始建浮桥于富平津,称河桥。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
明置。永乐三年(1405),湖广都指挥佥事谢凤等招抚答意苗民,苗族首领石各野等内附。设答意长官司,以石各野为长官,给印章,赐冠带、袭衣、钞币,蠲免其民租徭等。隶贵州宣慰司。其地为苗族聚居区。
亦作“阿卧”、“阿佤莱”。部分佤族自称。主要聚居在云南西盟及孟连部分地区,解放前还保留着原始公社制的残余,盛行猎头祭谷,是佤族中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一部分。参见“佤族”(799页)。
在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南麓。初建于明宣德(1426—1435)年间。为纪念著名航海家郑和而修。因郑和本姓马,故俗称“马回回墓”。据考郑和病卒于古里(今西印度的卡利卡特),赐葬南京,此地或为其衣冠冢。墓建
藏传佛教寺庙。位于新疆惠远城(今-新疆伊宁市西北)郊。乾隆三十二年(1767)自绥定城(今霍城县治)移建。前身名兴教寺。有大殿3间,天王殿3间,钟鼓楼2间,僧房40间,经库1间。藏甘珠尔经107卷,蒙
见“契丹文字”(1565页)。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和塔齐”。“火都”或“豁脱”,今译“浩特”,蒙古语意为“城”,“赤”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司城人”。如蒙古将领也速答儿初以属行枢密院火都赤之职习兵事。
战国时期蜀人首领。蜀国开明氏第九世王(一说为第五世王)。将国都由郫邑(在今四川郫县城北2里)迁至成都,去帝号,复称王。俗尚赤,始立宗庙,习礼乐,进一步推行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