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廋尔
清代地名。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东(今蒙古巴彦乌拉南)。地因山得名。土地肥沃,牧草丰茂。康熙(1662—1722)末年,清朝政府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清军为防备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袭击,于其地筑城布防。雍正九年(1731),以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在和通泊战役中失利,自科布多移驻其地。十年,以旧城狭小,顺承郡王锡保奏准增修木城。寻,因清军移驻乌里雅苏台,被改为粮秣储备处。为清代前期清军防御准噶尔的战略要地。
清代地名。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东(今蒙古巴彦乌拉南)。地因山得名。土地肥沃,牧草丰茂。康熙(1662—1722)末年,清朝政府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清军为防备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袭击,于其地筑城布防。雍正九年(1731),以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在和通泊战役中失利,自科布多移驻其地。十年,以旧城狭小,顺承郡王锡保奏准增修木城。寻,因清军移驻乌里雅苏台,被改为粮秣储备处。为清代前期清军防御准噶尔的战略要地。
地名。亦称浪卡、浪噶则、纳噶拉则、那孜宗、纳噶尔宗。藏语音译,意为“鼻形白山梁”。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明代曾于此设“俺不罗行都司”。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曾于此为
郡名。东汉建安(196—220)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间湟水流域。北魏废。隋大业(605—618)初,改鄯州置,治所在湟水县(今青海乐都县)。唐武德二年
元军事机构。统钦察、乃蛮、捏古思,那牙勤等4千余户。原为合赤温后王合丹所辖辽左诸部人众。至元二十四年(1287),合丹附叛王乃颜作乱,兵败投降,次年,复结诸王火鲁火孙叛,为皇太孙铁穆耳率玉昔帖木儿蒙古
? —1094西夏大臣。夏惠宗国相※梁乙埋子,崇宗梁后兄。大安十一年(1085),父死,自任国相。依仗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对内操纵朝政,迫害老臣;对外行侵宋之策。天仪治平二年(1087)五月,以卑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名。一作达思蛮长官司、达司蛮长官司,永乐五年(1407)三月置。地在杂谷寨安抚司西50里,即今四川理县境。初命当地僧人其卜为副长官,并赐印及冠带、袭衣等。洪熙元年(1425)三月,遣人
藏语音译,意为“诉讼公断机关”,亦称地方法院。原西藏地方政府掌管刑名诉讼司法的机关名。设于拉萨。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设法官2名,均为五品俗官。下有秘书、捕快及打手等人员。一般案件由地方朗仔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拉哈卫,并说清代拉哈河在汪清边门内。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曾在唐代长安盛行,有专业艺人称“柘枝伎”。该舞初为女子独舞,舞姿妩媚、健美,以鼓等伴奏。后发展为双人舞和人数众多的队舞,称“双柘枝”和“柘枝队舞”。
①明初云南寻甸女土官。彝族。所属,南诏时为寻甸部,大理时改称仁德部,世居寻甸(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洪武十七年(1384),袭职,为寻甸军民府土知府。二十三年(1390),在辖区内置木密关守御千
西夏军队职官。在副统之下,步马将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