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家曲

家曲

土族传统歌曲。又称“宴席曲”,土族语称“十道主亦儿”。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款待宾客或婚礼时演唱。大都一问一答,短小精悍。分赞歌,问答歌和婚礼歌。赞歌,系款待贵宾时,宾主之间以比喻、夸张、象征、渲染等手法,相互称颂的歌。曲调较多,旋律柔和,优美动听。问答歌,又称对歌,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气象、生产、宗教、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歌词含蓄生动,曲调悠扬多变。主要曲调有《唐德格玛》、《合尼》、《恰然》、《辛木斯里》、《适择》等。举行婚礼时则唱婚礼歌,歌词与曲调是特定的,随婚礼的进程有所不同,大体分送亲和娶亲两部分,在不同的场面唱不同的歌。青海民和三川一带称婚礼歌为“道拉”。

猜你喜欢

  • 莫卧尔

    moghul一词音译。源于波斯作家将mongghul (忙豁勒,即蒙古)音译为moghul。巴布尔大帝(1483—1530)在印度创建国家,用此名,明末耶稣会士利玛窦绘制《山海舆地全图》时将其汉译为“

  • 博和托

    1610—164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次子。初封辅国公。清崇德元年(1636),从皇太极征朝鲜,围王都,进逼南汉山城,阻击援军,迫朝鲜国王李倧降。三年,从

  • 蕃部起义

    西夏中期人民起义。夏仁宗大庆四年(1143)兴庆府地震,境内饥荒。定州(今宁夏平罗县境)竾浪、富儿等族与威州(今宁夏同心北)大斌族、静州(今宁夏灵武北)埋庆族分头起义,多者万人,少者五、六千人,进攻附

  • 轩岗坝人民起义

    世纪中叶,轩岗坝(今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德昂、景颇等族人民不堪芒市土司的残酷统治,联合起义反抗土司。芒市土司纠集土司兵进行疯狂镇压。起义群众在布幸额门率领下,英勇抵抗,坚持斗争达3年之久

  • 《高王观世音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版长卷,长260厘米,高17厘米。卷首有版画,为序文所叙故事分解图画。版画分4部分,每部分都有西夏文图解。图后有序文29行。序后为经文,每行12字上下。最后有发愿文3

  • 祭腾格尔

    祭天仪式。“腾格尔”(又作腾格里)为蒙古、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天”或“长生的天”。此俗古已有之。早在蒙古国建立前,蒙古族先世即有“悬肉祭天”之仪。至元代,宫廷亦有“拜天之礼”,凡国有大事,每逢出征、行

  • 渊颖集

    书名。元吴莱(1297—1340)撰。12卷。莱,浦江(今属浙江)人,字立夫。门人私谥为渊颖先生。延佑(1314—1320)试礼部不第,退居深袅山中,自号深袅山道人。与黄溍、柳贯齐名。是集卷1为赋,卷

  • 临屯郡

    古地方政区名。汉武帝亡卫氏朝鲜国后,分其地置4郡,其为4郡之一,置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领15县,治东暆县(故址或说在今朝鲜元山附近,一说在江原南道江陵),辖境基本为东筸族故地,约南至今江陵以南

  • 蒙古箭

    冷兵器之一。蒙古最早的狩猎工具。在部落争斗中的武器。早期的箭头是石制、木制或骨制等。《黑鞑事略》:“有响箭(即呜镝也),有驼骨箭,有批针箭,剡木为栝,落雕以为翎”。铁制箭头的使用,既锋利又有穿透力,箭

  • 大喇巡检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正德十四年(1519)置。治所位于今湖南龙山县西南。以流官1人主持。两江口土舍彭惠为巡检协理。嘉靖(1522-1566)末,土舍彭志显、彭启忠曾随明军赴浙江、江苏御倭。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