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蒙化、土家。原为部落首领名。后以之名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永胜、大理、云龙、剑川、祥云、楚雄、弥勒、昌宁、保山、凤庆、云县、巍山、景东、普洱部分地区。详见“彝族”(2594页)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简称帕万户、帕竹万户,《元史》作伯木古鲁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与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
海西女真别称,生女真泛称。海西女真两大集团之一,“野人女真”重要组成部分。因从依兰起沿松花江、黑龙江而居,近水,故名。明代在其地设有弗提、考郎兀、忽鲁爱、朵儿必河、恨骨河、奴儿干、伏里其、满泾、哈儿蛮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阿济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野人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与喜乐温河等11卫同时设立。有说清代吉林将军所辖有阿济庄,即黑龙江下游南岸原阿济屯为其所在。
古代中原人对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习称。古史有关四裔记载多用之。《三国志·挹娄传》:“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旧唐书·室韦传》:“其国无大君长,有大首领十七人,并号‘莫贺弗’”。《续通典》记辽代的铁骊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因靠近明设马市广顺关(俗称南关),故又称南关。“哈达”满语意为“山”。因分布于今辽宁省西丰县哈达河畔(今小清河),故名。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今呼兰河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梅里急、密儿纪、蔑里乞、梅里吉、灭里吉、默而吉、迈而吉、迈礼吉等。辽、金时分布于薛良格河(今色楞格河)下游一带,与森林部落为邻,经济以游牧与狩猎为主,有农业萌芽,部分人信奉聂思
①西汉末赤狄后裔隗嚣所建陇右政权的年号。公元23—34年,凡十二年。 ②史界称隗嚣所建陇右政权名。更始元年(公元23年),隗嚣及其叔隗崔、隗义起兵于天水,响应刘玄,占据陇右,建年号“汉复”,故称“陇右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阿里葛斯过邻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抹里。
唐代西突厥贵族。又作处半啜。五咄陆部之一鼠尼施部首领,※乙毗射匮可汗重臣。贞观十八年(644),安西都护郭孝恪伐焉耆,城破,唐军返师后,随屋利啜率军重占焉耆,囚郭孝恪扶立之焉耆王龙栗婆准,改立龙薛婆阿